3.司法保護基地揭牌.jpg

小橋通綠水,殘夏似深秋。竹樹叢三徑,歌鐘四散愁。2024年8月15日上午,在碧水如繪、兩岸夾鏡的“天下名園”如皋水繪園內,如皋法院與市住建局共同開展“全國生態日”系列活動。如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程瑞琴,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唐明渠,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志儉,市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顧雪紅,市住建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陳志坤等出席活動。

如皋作為“江海文化”中“江海城市化”的起源地,有著形態多樣、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崇德尚學、敦行致遠的文化底蘊。如皋長期關注名城保護工作,將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市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201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2016年東大街被認定為首批江蘇省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性保護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23年11月,如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通過省級評估。

現場,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申報國家歷史名城電視專題片——《鶴鳴九皋》。影片中古運鹽河、城市中軸線、古剎定慧寺、清雅水繪園等一張張“城市名片”,深度呈現了如皋的文化起源、歷史遺產及城市變遷。

如皋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吳亞紅發布《關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司法保護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共有十條,分別從參與街區“微改造”項目、嚴懲刑事犯罪行為、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保護環境公共利益、營造老街安居樂業氛圍、探索主動靠前志愿服務、釋放歷史文化保障效應等十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根據《實施意見》,結合如皋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目標,如皋法院向市住建局移交生態修復資金20萬元,用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改造”項目,優化街區生態環境和文化旅游、宜居體驗感,讓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唐明渠院長、劉志儉局長共同為“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揭牌。據了解,該基地系南通首個以歷史文化遺產和街區人居環境改善為主題,集“修復、保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司法保護實踐基地。

“如皋法院立足職能,圍繞申報國家歷史名城的目標,努力尋求用法治力量助推如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路徑。此次設立歷史文化街區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既是‘生態+文態’司法保護品牌的有益探索,也是司法參與歷史文化遺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唐明渠院長介紹。

程瑞琴副市長認為,市法院發布《實施意見》、移送生態修復資金、設立東大街司法保護基地等舉措具有示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如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和保護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高點站位,在賡續文脈上同頻共振。要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最有力舉措、最有效手段保護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二是凝聚合力,在傳承保護中筑牢屏障。要做好統籌設計、加強制度保障,在落實法規制度、化解矛盾糾紛、引導社會認知等方面加強溝通協調,能動履職盡責;三是協同治理,在機制構建上同向而行。要將司法元素有機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織密歷史文化遺產的司法保護網,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發布會后,部分與會人員還實地走訪調研了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深入了解城市肌理、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等情況,在青磚黛瓦間“沉浸式”感受如皋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蘊。

活動由如皋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吳亞紅主持。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應邀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