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1).jpg

法院調解,旨在通過平和、理性的溝通,促使當事人達成共識,化解矛盾。啟東法院訴前調解有速度、有溫度,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化解糾紛的司法需求,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為當事人吹去陣陣清“楓”。

代位求償引糾紛, “云端”調解促和諧

“現在網上真方便,你們這個小程序真好!還是得靠法律手段。”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在調解結束后不禁贊嘆。

2023年10月,王某駕駛車輛與劉某發生碰撞,交警部門認定王某全責。保險公司履行保險理賠義務,向劉某支付了17600元后,多次向肇事者王某追償,但一直未獲得賠付,無奈訴至法院。

收到案件后,調解員黃菊、張德新立即電話聯系雙方當事人了解具體情況,但電話那頭王某卻矢口否認與保險公司之間存在糾紛,認為這是他與劉某之間的事情,與保險公司無關。于是,調解員通過江蘇微解紛平臺發送原告方的證據材料,向王某詳細分析其中的法律關系及可能產生的訴訟后果。經過調解員的耐心釋法明理,王某表示愿意支付保險理賠款,但目前人在外地無法前來現場調解。為避免當事人來回奔波,同時減少訴訟成本,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調解員在江蘇微解紛平臺組織雙方進行視頻調解,逐一核實涉案車輛的修理項目及修理費用。最終,雙方對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并順利達成調解方案。

口頭約定起紛爭,傾心調解化干戈

小張和小顧是多年全屋定制生意合作伙伴。兩人口頭約定小張負責具體全屋定制家具加工和安裝工作,小顧負責銷售及外聯工作,所得利潤對半分配。2022年8月,小顧將簽到的訂單及貨款交給小張。二人預估利潤30萬元,隨即小張轉給小顧15萬。2023年6月,項目完工,總利潤未到達預估利潤,實際為17萬元。雙方因利潤分配不均爭執不下,小張將小顧直接狀告到法院,要求小顧歸還6.5萬元。

收到案件材料以后,調解員徐靜、耿靖中電話聯系雙方了解情況,并安排現場調解。調解當天,小張否認利潤對半分配的口頭約定,表示合作過程中已重新約定他得六成,小顧得四成利潤,且由于家具加工過程中成本超出預算,故實際只得利潤17萬元。小顧則表示,利潤分配約定仍為五五分,六四分是小張單方意思表示,且申請人小張的成本計算有問題,雙方各執一詞,不愿相讓。

在反復查看雙方遞交的材料過后,調解員發現,雙方在利潤分割的比例上及成本計算方式上存在一定誤解,此次矛盾是在誤會的基礎上產生的,于是,調解員采用“背對背”的調解方式,從情理法的角度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雙方考慮多年合作關系,從長久合作的角度去解決此次糾紛,不要因為一次利潤分配不均而“散伙”。經過耐心交談,兩人放下心中芥蒂重新約定了利潤分配比例并對成本進行了初步核算,后小張選擇了庭外和解,撤回起訴。法律的威嚴之下亦不乏人性的溫暖,小張選擇撤訴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也用行動詮釋了寬容與理解的力量。

矛盾糾紛調解貴在及時和就地。及時,就是堅持“馬上調”,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實打實、心碰心地交流,講好事理、論好法理、說好情理,不讓問題積壓。就地,就是堅持“網上調”、“上門調”,把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不讓群眾跑路,不讓矛盾升級。

近年來,啟東法院切實發揮訴前調解方便群眾訴訟、就地化解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通糾紛“癥結”,解開群眾“心結”,做優基層社會治理“必答題”,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