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格外熱,空氣中都彌漫著焦躁的氣息,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灼熱。剛調任執源治理工作室的我,在這悶熱的天氣中應對新崗位的挑戰,有躍躍欲試,也有忐忑不安。

“執源治理,究竟該如何精準發力?”對于執源治理這一概念從無所適從到勉強上手,我一直在摸索究竟。

困境:工友們的無助與期盼

7月下旬的一天,路過立案大廳,看見一群工友圍在一起,為首的老大哥不停擦拭額頭汗水,在身邊工友的七嘴八舌中顯得不知所措,焦急之情溢于言表。看到我,工友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將我圍在中間,連忙拉著我說:“法官呀,您可得幫幫我們啊!”

原來,他們是為某園林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辛苦錢被老板拖欠,本想著念舊情自行討要老板就能給付,結果每次都無功而返,無奈之下才選擇走法律途徑。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后,老板還是沒有按期履行,這些工友便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可是來執行了,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流程,怎么辦理。且在他們樸素的觀念中,跟著老板時間長了那就是朋友,何況同村的,申請執行無疑就打破了這段交情。話語中能聽出來,老大哥老大姐對能否拿到這筆錢也沒有信心。我與同事稍加安撫后,指導他們先完成了立案程序。

案件:執源治理初步介入

案件立案后很快流轉到執源治理工作室。我迅速查閱卷宗,分析案情。十人勞務費,共計兩萬余元,標的雖小但民生事大,從之前工友們的話語中,我聽出雖然園林公司老板拖欠他們薪水,但在他們心中倒也不算是個壞人,或許園林公司的老板真有什么苦衷?這倒是與執源治理階段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的理念不謀而合。于是,我撥通了園林公司老板楊某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略顯疲憊但很誠懇。我向他詳細說明了情況,并約定了面談的時間。

兩天后,我來到了楊某工作的海州區某路段。見到楊某時,他正頂著烈日在綠化帶邊干活,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皮膚曬得黝黑,戴著遮陽帽,蹲在綠化帶邊不停揮動剪刀,汗流浹背,他的妻子也在身邊,一樣汗流浹背。

意外:被告的坦誠與困境

不同于其他的被告,楊某看到我們來了,沒有逃避,反而有些釋然。“法官,你們來了就好,我這心里一直堵得慌。”邊說邊擦去臉上的汗水。

簡要釋明他的情況后,案件的全貌逐漸清晰。

原來楊某并不是惡意欠薪,而是他名下的綠化工程公司也存在一些尚未到位的工程款,導致他資金周轉不過來,他掏空腰包墊付了部分后,就再無計可施,于是面對這些老伙計的催討,與手中現有工程的開展,一內一外夾得他難以喘息。說到動情處,這四十幾歲的糙漢子抹起了眼淚,“我也對不住他們,跟著我干了這么多活,辛苦錢都拿不到。”思來想去,我核實了此筆債權的真實性后提議楊某在能力范圍內想辦法再支付一部分款項,好讓工友們暫時吃個“定心丸”。楊某也愿意先付一萬,其他的只要有能力就立刻履行。工友們得知這一情況,也愿意暫緩立案執行,給楊某一段時間解決資金的問題。

突破:執前督促與溝通

為了弄清事實,我們找到了楊某口中所說的拖欠工程款的甲方,一來再次確認下楊某口中的工程款真實性,二來也想確定一下楊某這筆工程款的到賬時間。經調查甲方確有確一筆工程款尚未支付園林公司,我們與甲方做了談話簡明告知了楊某的現狀,并且向其闡明了如若楊某被申請執行后甲方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督促其盡快支付。

隨后,我主動添加了甲方工作人員的微信,從那天起,每一天都成為我們“追薪”的見證。

8月5日,“你好,這個款項現在什么進展?”8月7日,“稅票說是已經開好了……”8月10日,“咱們這個款大概還要等多久?”……工作間隙,甲方的回復我迅速跟進,生怕錯過任何進展。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也成了甲方工作人員消息列表中的“常客”。不清楚的時候,電話溝通,怕耽誤支付進度,我多次往返海州贛榆之間,每一次信息的確認,都離目標更近了一步。8月17日,甲方發來信息“款項是打到XX園林吧?”“是的!是的!”我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楊某。

經過一個月的奔波,楊某拿到了來自甲方的錢。在收到工程款的當天,他沒有絲毫遲延,立即召集了十位工人,親手將拖欠的工資發放到了他們手中。一起金額不大,案情并不復雜的勞務糾紛就此執行完畢。

結尾:執源治理的分寸感

其實,這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起“小案件”。但對楊某來說,是解決了無愧于心的大事;對十位工友來說,是辛勤汗水換來的安心,想起那天臨走時,楊某指著路邊的綠化帶捎帶自豪地對我說“法官你看,這些畫畫草草多旺盛,你別看它們長得亂,其實只需要我們動動剪刀給它修剪個方向,它們就能長得整齊。”這或許就是執前督促的定位,它不會像執行程序那么強烈,而是為當事人之間矛盾如何走向化解的出口提供了方向。

今年4月以來,我們院針對勞務費、撫養費、贍養費追索等“小標的 大民生”案件,更加注重人性化處理,與被申請人直接對話、教育、協商、疏導,對于難以一次性清償債務的被申請人,適時展開執前和解工作,讓其分期還款并先行給付部分案款,以緩解申請執行人的燃眉之急,促進雙方在執行前化解矛盾。這起案件,只是眾多成功案例中的一個縮影。

在執行工作中,我們法官的任務遠不止于“執行完畢”的那一刻。執行法官看似置身事外,卻也常常感同身受,所以在進入執行程序前,用專業和智慧探索糾紛背后的關系,為申請人提供更多的救濟途徑,也為被申請人提供更緩和的解決方式,讓法律煥發溫度,為化解提供方向。

周末回家,熟悉的路上,三五個穿著背心的工人正彎腰修建綠化帶,我不清楚其中是否有楊某和他的工友們,但我的腦海中浮現他們用毛巾擦汗的樣子。

立秋后的溫度降低了一些,路邊的綠化帶中,草木整齊,是修剪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