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創造條件讓我全程參與了庭審……”日前,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法院受理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84歲高齡的谷老太向法官表達了想親自出席庭審的心愿。考慮到谷老太由于健康問題行走不便而且必須24小時吸氧,主審法官與合議庭成員商量后決定:直接在谷老太的病床前開庭!這樣既不讓谷老太的身體冒險,又可以更好地傾聽谷老太對于贍養糾紛的意見。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近距離地傾聽民意民情,類似的巡回審判在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法院并不鮮見。堅持把群眾放在心中,積極探索“司法與民意對接”的有益做法,北塘法院取得了平息社會矛盾、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良好效果。

  

現場回放:病榻前法徽暖人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谷老太所居住的套房中,最大的房間就是她住的十幾平方米的臥室。在這起贍養糾紛中,谷老太把四個子女都列為被告,雙方都聘請了律師。由于空間有限,一方床頭柜被用作簡易審判席,三位合議庭成員只能坐在“憋屈”的小方凳上,書記員也只能在狹小的空間中迅速記錄。

 

不大的空間卻擠了十幾個人。悶熱的天氣,大家汗如雨下。為了不影響秩序,大家都強忍著口渴堅持不喝水。贍養糾紛的癥結源于多年來的家長里短,所以雙方陳述時間都比較長。等到長達三個小時的庭審結束后,站起身來的法官們的腿腳早已麻得沒了知覺。看到法官們的無私付出,谷老太及其四個子女感動不已,都對法官贊不絕口、連聲道謝。

 

“條件艱苦點我們都不在乎,審案辦案是我們和當事人交心的重要環節”法官表示,除了找準糾紛癥結外,法官堅持把握審案時機,向當事人闡明法律法規,了解當事人的訴訟意圖,及時調整和引導當事人調整訴訟預期,增強了雙方當事人對法官的信任。

 

審前審后:談心搭建溝通橋梁

 

要想獲得民意對司法的信任和理解,僅憑庭審中的短短幾個小時是不夠的。北塘法院的法官們在搭建與當事人之間的溝通橋梁時,還善于把握審前和審后的時機,與當事人談心釋法。

 

在谷老太的案件開庭前,老年合議庭庭長高鑫就親自對當事人進行“家訪”,向他們介紹法院的性質與功能,講清法官的中立地位和職責,說明法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持續到深夜的家訪,為案件的順暢審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在開庭前,當事人就已經擺正了對法院和法官的認識和期待,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加強了互動。

 

為了讓判決結果在執行時不打折扣,案件判決后,法官還專門把當事人叫到法院“談心”,親自將判決的法律依據及理由進行法律釋明,引導當事人用換位思考法,來體驗法官在審判中公平公正的中立立場,最終認可法官處理案件的方式和裁決結果,勝敗皆服,息訴罷訪。

 

庭內庭外:社情民意有暢通表達渠道

 

“我們需要有著不同經歷和知識儲備的陪審員,發揮自身工作經驗的優勢,參與糾紛矛盾的化解。”北塘法院院長袁挺指出,法官的專業知識和觀察視角也有局限性,要積極發揮陪審員職能,讓陪審員廣泛參與案件審理及評議,拉近與當事人的內心距離。

 

如今,精挑細選出來的24名陪審員活躍在司法與民意溝通的最前線,提高了社會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度。此外,轄區內4個街道設立了聯系點,法院選派出一批經驗豐富的人民陪審員,深入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擔任調解指導員等工作。

 

為了讓法院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更加順暢,北塘法院開通了專人接聽的社情民意溝通熱線,加強了對網絡民意的搜集、引導與回應。在巡回審判和重大案件審理中,還委托有資質的社會民意調查機構采集民意。

 

今年以來,“司法與民意對接”成效明顯。據統計,今年1-9月,該院民事案件調撤1447件,調撤率75.26%,同比上升2.32%;息訴服判率94.98%,同比上升0.16%。今年的“基層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大會”活動中,群眾滿意度為100%

 

對接民意,北塘法院一直在前行。111日,北塘法院專門出臺了《關于院、庭長接待日制度的規定》,通過設定專門的院長、庭長接待日,傾聽群眾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