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責任制等四項改革深入推進

  先看一組來自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的數據:2015年1-11月,全院共受理案件29223件,同比增長13.96%;全院主審法官76名,人均結案超過380件;一審服判息訴率保持在95%以上,一審判決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率保持在0.5%以下。

  案多人少卻保持良好的審判質效,這得益于江陰法院“獨任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審判組合模式改革。“審判權的核心是庭審和裁判,調查取證、調解等其他的程序性、事務性權力屬于審判權外圍。”江陰法院院長王立新說。

  司法責任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這是司法體制改革中4項基礎性改革措施。從2014年上海、廣東等7省市啟動第一批試點工作以來,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改革共識日益凝聚,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各地法官、檢察官員額均控制在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39%以內,并留有余地。盡管進入員額的法官、檢察官少了,但由于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法官、檢察官與輔助人員的配比更加合理,法官、檢察官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案多人少矛盾得到緩解。”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司改辦主任姜偉表示。

  司法責任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2015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相繼發布關于完善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最高法規定,法官枉法裁判等7種情形屬于違法審判,必須追究責任;最高檢列舉了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11種行為,其中包括刑訊逼供、包庇犯罪嫌疑人等。

  上海市法院審結案件同比上升11.3%,審限內結案率為99.13%;吉林省檢察院批捕案件、公訴周期分別縮短了9%和23%……一項項醒目的成績,昭示著符合司法規律的司法管理體制和權責明晰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堅持司法規律與國情實際相結合

  無論是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還是規范司法行為、深化司法公開;無論是推進司法民主、加強人權保障,還是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加強司法人員職業化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始終堅持司法規律與國情實際相結合、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原則。

  全面拓展司法公開的深度和廣度,是本輪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法院相繼建立了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臺,截至去年11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裁判文書1165萬份,總訪問量達到3.4億人次。

  去年11月5日,中央政法委首次公開通報5起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例,引起廣泛關注。

  “通報就是要讓鐵規發力、讓制度生威,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中央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使尊法守法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行動。

  此外,一批改革任務已經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完成:勞教制度全面廢止、死刑罪名逐步減少、維護司法權威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而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全面推行社區矯正制度等一批有影響的司法體制改革舉措,也正在全面推開。

  司改任務大部分要在今年完成

  去年12月8日,一起商標行政糾紛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公開宣判,這是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首例涉及國家部委規范性文件合法性的案件。最終,法院判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2014年發布的《關于申請注冊新增零售或批發服務商標有關事項的通知》相關規定不合法。

  2014年11月6日成立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是首家知識產權審判專業機構。“我們承擔著兩大歷史使命:一是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努力創造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二是整建制探索實施各項司法改革措施,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院長宿遲表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設計推動了改革法官團隊及合議庭組成、改革庭審與裁判方式、廢除個案匯報制、建立妨害訴訟行為懲處機制等多項改革,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制裁力度。

  “司法體制改革任務,大部分要在今年完成。”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姜偉表示,下一步將在訴訟制度上重點突破,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