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夫妻因感情淡漠、性格不合、缺乏溝通等原因導致的離婚糾紛不斷上升。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人民法院針對離婚糾紛獨有的特點,聘請心理咨詢師作為人民陪審員,用他們如沐春風的微笑、溫柔如水的語言以及直達內心深處的靈魂對話,喚起離婚夫妻的共鳴,猶如黑洞般吸收當事人的消極情緒,幫助離婚夫妻修復情感裂痕。

  從“原生情結”中剝離

  下午四點,在法院立案大廳,一對夫妻在鬧離婚:女子大聲呵斥男子窩囊,而男子卻默不作聲。有一點讓接待法官無法理解:爭論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大的沖突和不可調和的矛盾,女方為什么堅持離婚?

  法官想到了人民陪審員張莉娟,她從事心理咨詢十余年,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接到法官電話后,張莉娟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

  “起訴階段,一般是原、被告矛盾激化的階段。雙方情緒都很激動,尤其是原告,為達到離婚目的,會盡力指責被告,以提高夫妻感情破裂的程度。”張莉娟向訴前調解的法官分析。

  為此,法官立即將原、被告分開談話,緩和兩人的正面沖突。在調解室,法官和張莉娟耐心地傾聽原告在這段婚姻中的不滿與痛苦。

  何萍(化名)介紹說,她和丈夫經相親認識,丈夫對她處處噓寒問暖,她非常感動,很快答應了丈夫的求婚。婚后,丈夫依然給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一次生意失利后,丈夫開始在家做“煮夫”。眼看同事的丈夫都事業有成,她心里不是滋味,而丈夫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更讓她無法忍受。

  何萍丈夫認為,他把家里打理妥帖,她在外面工作就無后顧之憂,這么舒服的日子有什么不好,非得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且家里經濟條件也不錯,自己沒有必要出去工作。

  張莉娟試著詢問他們父母的相處模式。何萍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母親遇事都會詢問他的主意;而丈夫家正好相反。

  “何萍和其丈夫顯然是受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間復制著父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要想避開這一點,就需要他們將潛意識主宰狀態轉成意識主宰狀態,了解過去帶來的影響,并學會如何從原生情結中剝離出來。”張莉娟解釋道。

  在掌握雙方的性格形成原因后,法官及張莉娟開始做調解工作。“在你丈夫的思維中,做家務是愛你的表現,這是從他父母相處模式中沿襲下來的慣性思維,你要多體諒和包容他。”張莉娟又轉身對丈夫說,“在你妻子的思維中,男人應該承擔家庭的重擔,你是否可以試著改變自己?”最終,兩人解開心結,牽手離開法院。

  自2009年開始,南長法院在離婚糾紛中引入心理調解機制,聘請心理咨詢師作為人民陪審員,運用心理分析、心理輔導、心理調適、心理疏導等方法,幫助離婚當事人修復心靈裂痕,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

  走出猜疑效應的迷宮

  “疑心重的人發現一些征兆后便陷入沖動的情緒當中,然后胡思亂想,縮小攝取信息的范圍,并且將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斷建立在那些只證明自己設想的信息上,最后以假亂真,自圓其說。這就是猜疑效應中典型的循環證明法。”在心理調解室中,人民陪審員蔣武正在向一對鬧別扭的夫妻耐心解釋著。

  這起離婚糾紛中,男方是無錫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女方從事保險推銷行業,兩人在7年前結婚生子。

  “他疑心病很重,一天到晚打電話查崗,稍晚回家就要吵架,經常看我的通話記錄和短信內容,最近更嚴重,直接到單位找男同事鬧事,我現在對他已經產生恐懼感。”女方激動地控訴丈夫。

  “我這是出于對她的關心和愛護,我承認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對,希望她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盡力改掉。”男方顯然有些懊悔。

  從孩子、父母及多年的夫妻感情出發,承辦法官將兩人調解和好。然而男方猜疑心理沒解決,夫妻矛盾隱患依然存在。由于涉及心理學專業,法官想起了人民陪審員蔣武,她是無錫一家健康心理咨詢中心的主任,已經多次參與過離婚案件的庭后心理輔導工作。法官建議蔣武為這對夫妻做心理輔導。

  蔣武認為,猜疑大多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不可能瞬間消失,只有當兩人敞開心扉、開誠布公地交談時,才能讓深藏心底的疑慮“曝光”,使矛盾獲得最大限度的消除。

  在交流過程中,蔣武了解到,這對夫妻的隔閡是由于工作差距形成。男方表示,妻子能干又漂亮,而自己卻很平庸,久而久之便不由自主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

  兩人在溫情的氛圍中將內心話和盤托出,蔣武發現女方其實并不想離婚,只是無奈于丈夫的各種不理智行為。隨后,蔣武跟女方分析:有猜疑心的男人經常會采取限制、盤查、控制等手段來提高愛情保險系數,表面是防范對方,實質是在以轉向攻擊的方式彌補自己。所以,希望妻子能經常鼓勵丈夫,給他滿滿的信心。

  接著,蔣武又對男方說,作為男性,如果猜疑心過分嚴重,會令自己喪失原有的吸引力。蔣武引導男方,當猜疑念頭萌生時,要積極引進正反兩方面的信息。

  “法院對我們太負責了,結案后還為我們做心理輔導,今后我一定學會自我控制,凡事用理智思考。”男方離開法院時頗為感慨。

  “離婚案件蘊含著大量的倫理、感情和道德等非法律因素,讓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人民陪審員參與處理離婚糾紛,能夠更好地幫助當事人認清婚姻問題癥結,并對現存婚姻進行審慎、理智的思考,同時輔助當事人正確疏解情緒,避免情緒沖動下的盲目決策,促使離婚糾紛圓滿解決。”副院長林春江對心理調解如此評價。

  給空虛心靈加點色彩

  張先生和李小姐是大學戀人,畢業后順利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李小姐辭掉工作,專心做全職太太。然而近兩年,張先生工作特別忙,經常要出公差,李小姐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

  久而久之,李小姐迷上了QQ聊天,經常跟異性網友外出見面、吃飯甚至泡吧。張先生知道后很惱火,多次勸告李小姐不要沉迷網絡,然而李小姐依然我行我素,在一次吵鬧中還承認自己精神出小差。

  張先生一紙訴狀將李小姐告上法庭,要求離婚。這時候李小姐急了,表示自己意識到錯誤,也表明與網友不再聯系,希望張先生再給她一次機會。

  蔡建萍作為該案的人民陪審員參與了庭后調解。她抓住“兩人是大學戀人”這一點,建議法官采用“喚起舊情法”調解該案。

  經過法官耐心細致地分析,張先生逐漸從憤怒中清醒,意識到自己對李小姐還有很深的感情。

  三個多月后,法院對這對夫妻進行回訪,卻看到張先生一臉愁容。“原以為她會改,但最近她又偷偷地出去見網友。”張先生懊惱地說。

  蔡建萍分析說:“李小姐沉迷網絡、結交網友是基于一種空虛心理,要讓李小姐徹底從網絡中解脫出來,就必須讓她重新校正生活目標,尋找新的生活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她投身到團隊中尋求社會支持。”

  為此,蔡建萍建議張先生為李小姐找一份工作,同時還交代張先生多關心李小姐,出差期間也要經常打電話或聊QQ。張先生恍然大悟,坦率承認了自己的過失,并保證今后抽空多陪陪李小姐。

  近兩年來,南長法院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的離婚糾紛中,調解和好率達到92.6%,案后回訪率為100%,重復起訴率為零,有效避免了離婚糾紛中重復起訴的問題,節約了司法資源,也修復了夫妻之間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