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同行”知識競賽、“校園模擬法庭”、“維權之窗”微博、少年審判綠皮書、司法建議,“三合一”全面維權這一系列措施編織成了頗有特色的青少年維權網絡;圓桌審判、庭前“三見面三走訪”、引入心理干預機制、“聯席教育”、擴大受案范圍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匯聚成了照亮迷航少年的指路心燈;建立愛心基地、定期回訪、跟蹤幫教、大學生村官志愿者、“手拉手”QQ幫教群,利用新興媒體,整合社會力量,幫助失足青少年重新起航……2016年10月,繼先后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省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先進集體”之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法院又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

  “判不是目的,救才是關鍵!”

  今年4月22日,某中學七年級學生小許(14周歲),晚自習期間因老師沒收其手機未還,擔心父母責問而心生怨恨,第二天從家中偷取少量的“呋喃丹”(劇毒農藥)投至學生食堂的湯桶內,致60余名學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員中毒,此案在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

  案件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被起訴到少年庭后,馬曉明審判長認真查閱起訴材料,充分做好庭前調查,分別到小許學校、家里和看守所了解情況,得知小孩性格內向、脾氣倔強、“重感情”后,邀請了區關工委領導、學校老師和小許的父母一起參加“圓桌審判”,甚至還將小許十分喜愛的小狗也帶到了法庭。

  庭審中,面對和藹可親的法官、朝夕相處的親人和溫馨的法庭氛圍,小許承認了犯罪事實,流下了悔恨的淚水。而庭審并沒有結束,接下來該庭安排小許與父母“獨處”、向心理咨詢師敞心扉,擁抱、叮囑、淚水瞬間交織,法律的溫情再次點燃。

  對那些被判處刑罰的未成年人,法院并沒有一判了之,而是結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庭后教育。法院與區心理顧問協會合作,開展“春暉”會心成長行動,聘請了6名二級心理咨詢師作為專職心理疏導員,全程參與“涉少”案件審判,為被告人和被害人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評估、疏導和矯正,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兩期4組,為近20名迷途少年提供了專業的心理輔導和人生規劃,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

  “作為一名少年庭的法官,要深知'判'不是目的,'救'才是關鍵。一件案子辦完后,還有很多事要做要想,讓輕微犯罪的孩子重新回歸社會,責任重大。”少年庭庭長馬曉明深有感觸。

  “主動參與,積極發揮,多方聯動”

  “近期,在城區某校周圍發生了多起尋釁滋事和持械斗毆案件,涉案人員多為未成年人建議……”由淮安區法院發出的一份關于校園周邊安全整治的司法建議引起區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各中小學校積極采取措施,強化防范意識,先后成立了校園巡邏隊,設立了校園警務室,保障學生日常安全,凈化校園周邊環境。

  “每拿到一件未成年人案件,總忍不住唏噓,同時也會思考,究竟如何能夠從源頭上預防青少年犯罪?”少年庭法官李鴻雁說。

  法官們主動發揮司法能動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后向公安、檢察、教育等部門發出司法建議5件,均落到了實處。建立少年審判年報制度,編寫年度《少年審判綠皮書》,向轄區鄉鎮黨委、政府、人大、企業以及中小學校等單位報告該庭每年審判工作情況、多發案件成因和對策,對有關鄉鎮和部門有效做好預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2010年起,淮安區法院與轄區內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門共同開展“與法同行”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在全區中學生中掀起了一股學法守法用法的熱潮,已逐漸形成一個有影響的品牌活動。據悉,活動2010年僅設初中組,2011年增設高中組,今年將再增小學組,屆時將涵蓋轄區小、中、高所有在校生,同時這次活動也引起了更多單位和媒體的關注,企業爭相冠名,區關工委等部門也提出聯合主辦。

  淮安區法院在調研中發現,18歲至25歲的低齡青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也未完全成熟、人生觀易變、可塑性較強,決定自今年1月份起將少年庭的受案范圍由原來的18周歲以下擴大至25周歲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實行“三合一”審判模式,綜合、全面、立體地進行維權;同時對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民事案件做到立案、審理、執行“三優先”,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據統計,今年該院少年庭新收案件303件,同比前兩年收案總數增長45.7%,審結279件,其中審結刑事案件96件,共對151名青少年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其中18周歲以上不滿25周歲99人,占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65.6%。

  “微博、微信、QQ,全媒體維權,你選哪一種?”

  “少年庭開通新浪微博啦,請大家關注,趕快成為我們的粉絲!”“我們建立了'手拉手'QQ群,一定記住加好友呀!”“'青少年維權工作室'今天正式掛牌嘍,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一對85后夫妻楊某(男)、金某(女)結婚四年,有一個3歲的女兒小美,楊某因為毆打金某被取保候審,同時金某提出要離婚,但雙方都不愿意撫養小孩,金某稱“我現在鎖骨已經斷了,沒有住房也沒有工作,沒有能力養她。”楊某則擔心受小孩束縛沒自由,“活動”起來不方便。多次調解未果。此刻同是85后的主審包法官靈機一動,將此案當事人化名后發到“手拉手”QQ群共享里,沒想到半天就收到30多條留言,大多是指責這對做父母和同情小美的,有的甚至要求領養小美。最后一次開庭,包法官將大家留言記錄打印出來給楊某和金某看,“無聲”的兩頁留言記錄勝過了“有聲”的苦口婆心,最終使調解取得圓滿成功。

  針對青少年普遍愛上網的特點,淮安區法院創新維權載體,在新浪網開通了“青少年維權之窗”微博、申請了“手拉手”QQ群,聘請了10名大學生村官志愿者與10名未成年犯結對幫扶,開展長期的、動態的幫教工作。他們在微博、QQ發布維權信息,接受法律咨詢,與廣大青少年網友互動,成為青少年普法維權綠色通道,深受歡迎。如今,法院少年庭的法官們工作重心發生了悄悄的變化,過去以辦案為主,現在少年庭法官們在青少年中擁有了眾多粉絲和好友,孩子們有問題總會打電話向“鐘阿姨”咨詢,甚至有了心思會通過QQ與“小琴姐姐”傾訴……

  社區矯正對象小鄭口中常念叨“王村長”是一名法律專業的大學生村官,通過“手拉手”,他和小鄭結成了好朋友,開始“一對一”重點幫教。小鄭深受感動,積極參加矯正,對緩刑期滿后的人生更是充滿了期待。

  在談及少年審判工作時,淮安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張強頗為感慨:“給青少年犯罪群體多一份關愛,多一縷希望,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將青少年維權工作進行拓展和延伸,意義深遠,我們要放大項目的品牌效應,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匯聚社會各方的愛心和力量,更好地'為青春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