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尾,青山綠水掩映之下的江蘇省徐州市,到處彰顯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與古彭城美麗風光交相呼應的,是一張悄然鋪開的由人民法院編織的司法為民的社會和諧網絡。

  據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后龍介紹,這張“以巡回審判點(司法服務站)為樞紐、以駐村(社區)聯系法官為基礎、以司法協理員為觸角”的預防和化解涉訴矛盾糾紛組織網絡,正是徐州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向,也是徐州中院的工作特色與亮點。截至目前,為構建網絡,徐州兩級法院已經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巡回審判點378個,駐村(社區)聯系法官589人,選聘司法協理員2220人,成立司法服務站266個。

  村村飄起“法絲帶”

  社會管理創新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徐州法院把化解矛盾糾紛的網絡也深深地根植在基層。

  徐州各基層法院在沒有人民法庭的鎮(辦事處)都設立巡回審判點,負責巡回開庭、法律咨詢、訴訟指導、訴調對接、矛盾排查等10項工作職責,并明確3名以上聯系法官;在每個行政村(社區)固定1名聯系法官并設立駐村法官工作室;在每個行政村(社區)聘任1名以上的司法協理員,在部分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設立司法服務站,固定聯系法官不少于2名。

  在賈汪區人民法院巡回審判工作辦公室,一整面墻壁上張貼著該院巡回審判點布局圖和一村一法官、一村一司法協理員名冊,副主任吳學軍告訴記者,他們率先在全區所有137個村(社區)全部建成固定巡回審判點,并為每個村(社區)選配了聯絡法官,聘任了司法協理員。

  新沂市人民法院馬陵山法庭庭長董道平說:“自從建了駐村法官工作室后,我們法庭的4名法官都成了駐村聯系法官。我除了原來的工作外,還要負責進駐聯系棋盤鎮所屬18個村,指導民調、提供法律咨詢、定期走訪、和諧共建、排查化解糾紛。”

  新沂市馬陵山鎮太平村是個有著4700多人的大村,走進村委會院落,鑲嵌有法院天平徽記的駐村法官工作室的銅牌十分醒目。工作室的墻壁上懸掛著法官謝立華的照片和聯系方式,桌面上擺放著名片大小的駐村法官聯系卡,卡片背面印有駐村法官的3項工作職責。

  駐村(社區)法官工作室是巡回審判點的職能延伸,是聯系法官開展工作的平臺和場所。下一步,像太平村這樣的法官工作室就要遍及徐州所有的村居(社區)。

  優秀法官聯系重點企業是徐州法院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2009年8月,徐州中院和鼓樓區人民法院聯合在該市大型國有企業徐工集團設立了全市首家司法服務站,固定安排2名聯系法官。聯系法官通過走訪調研、講座咨詢、培訓指導、制發建議等活動,幫助企業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抵御風險能力。隨后,徐州中院又在駐徐商會、行業協會集中設立了15個司法服務站。現在全市兩級法院已與全市59個中心鎮、大型社區和重點企業確立了共建關系,266個司法服務站也先后掛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網贏得情深深

  “以前法官很少能到村子里來。自從有了駐村聯系法官,有事一個電話,他們就立刻趕來,解決矛盾糾紛更方便了。”馬陵山鎮太平村村支書季衍強說。

  去年10月,太平村70多歲的老大娘劉敬英因牙痛在村診所治療,后因臉部腫痛與診所醫生林孝平產生糾紛。村調解主任季衍良就是否需要醫療鑒定把握不了,便把電話打給了駐村法官謝立華。謝立華咨詢了鑒定科后,到村里找到劉大娘,與調解主任一起解釋,做雙方工作,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

  巡回審判、以案說法,是駐村(社區)聯系法官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在新店鎮巡回審判點采訪時,記者遇到了鎮司法所所長張臣軍,他拉著記者說起了法官在鎮上開展的巡回審判活動:“老百姓非常喜歡這種形式,在糾紛所在地開庭,附近的群眾對身邊發生的事感興趣,更愿意旁聽,這樣不僅有利于調解,而且還是一場生動的法制教育課,社會效果相當好。”

  有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的賈汪區青山泉鎮馬莊村,每年10月是村里固定的法制教育宣傳月。村書記孟慶喜說,有了駐村法官講法制課,村民們可歡迎了。前不久,法官傅嘉豐還來村里給大家上了課,講了土地、鄰里、贍養等案例,生動鮮活的事例讓鄉親們很受教育。

  司法服務站作為徐州法院服務重點企業的平臺和載體,同樣得到了企業的青睞。徐工集團挖掘機械公司法務部部長姜東介紹,今年大年初五,負責服務站工作的鼓樓區法院的吳修新主動找上門來,要求趁著春節期間營銷人員休息的有利時機對他們進行法律培訓,300多名營銷人員在聽了他講授的企業營銷中風險節點問題后,提高了預防和應對商業風險的能力。

  在徐州市保險協會司法服務站,產險部主任鄭宗峰說,自從法院和保險協會加強訴調對接后,保險糾紛案件數量大幅下降,調解率卻從2009年的34%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47%。法院的司法服務規范了保險行業的經營活動,保護了保險者的合法權益,提升了保險公司的形象。

  徐州兩級法院法官通過組織網絡下沉到司法服務的最基層,站在化解社會矛盾的最前沿,他們的行為也得到了同一個戰壕中的司法協理員的認同和稱贊。

  賈汪區老礦辦事處工商東居委會書記胡增芬去年被聘為司法協理員,她將協理員工作形象地比喻為“給法官安了個腿”。她說,有了聯絡法官,小事在社區里面就很快解決了,工作中“我們借助了法官的神圣和威嚴,法官借助了我們熟悉鄉土民情的方便”,這就是雙贏。

  “同是一句話,同是一個理,但是讓法官說出來就更有權威。很多難題我們處理不了時,法官一到,三兩句話就解決了。”馬莊村司法協理員雷保平如是說。

  磨刀不誤砍柴工

  法官離群眾近點,再近點。從2008年開始試點的“星星之火”,到今年全面推行的“燎原之勢”,徐州法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司法發展之路。是什么因素讓法官能夠深入基層自我加壓?記者帶著疑問請教了擁有“全國審判業務專家”稱號的專家型院長李后龍。

  李后龍介紹,構建矛盾預防化解組織網絡,是徐州法院當前社會管理創新的需要。經濟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多發、頻發,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以訴訟的形式涌入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就是法官發現社會問題、彌補社會管理漏洞、參與社會管理的過程,執法辦案本身就是法院最基本、最核心的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通過構建組織網絡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依靠基層群眾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合力,也是法院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的需要。”李后龍說道。2004年至2010年,徐州兩級法院受理案件總量增幅近50%,但辦案法官僅增加10%左右。案多人少現象不僅造成了辦案法官的空前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效果的“瓶頸”。

  2008年初,徐州法院全面推進巡回審判,積極探索預防化解矛盾的新途徑。但是實踐證明,僅靠法院“單兵作戰”不行,必須群策群力,多措并舉,努力構建基層矛盾預防化解的組織網絡,于是又開始了新的積極探索。記者在采訪中切身感受到,徐州法院的改革創新也是被逼出來的。

  賈汪區法院院長王牧談起當年的巡回審判試點也是頗有感慨,當初讓法官走出法庭到基層開展巡回審判,就像讓農夫面對砍不完的柴,還要抽空去磨刀,沒有意見才怪呢?

  2009年賈汪區法院試點巡回審判時,在法官隊伍中確有不少困惑。有的法官說,以前一天可開四個庭,巡回審理要忙于奔波,一天只能開一個庭。以前只要開好庭就成,巡回審理時還要做好法律咨詢和法制宣傳,平添了那么多工作,光累不說,還覺得有點不務正業,法官不像法官了。

  堅持,再堅持,賈汪區法院兩年的強力推進終于帶來了法官思想觀念的轉變。巡回辦案、化解糾紛如今成了法官的主觀自覺和工作常態。巡回審判率也由2009年的32%上升到今年8月的52%。磨刀不誤砍柴工。基層巡回辦案并沒有影響法官的審判工作,相反還實現了辦案質效的提升,今年該院的收案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成。

  謝立華告訴記者:“當初實行駐村法官聯系機制對我們來說壓力很大,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多方聯動形成合力確實比我們直接開庭處理矛盾更管用,矛盾解決了,群眾滿意了。法官駐村使大量矛盾化解在訴前,我們的收案數量反而下降了。”

  據了解,謝立華所在的馬陵山法庭2010年收案1962件,結案1950件,而今年1至11月僅收案1102件,結案1024件。收案數比去年降了四成,而案件調撤率達到了57.8%的新高。

  盡管今年有借貸案件快速增長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據統計,徐州全市法院截至11月底共受理案件79401件,比去年的93780件總體上還是略有下降。今年基層法院的案件調解率為56.2%,同比上升了3.57個百分點。

  “案件數量下降不僅能減輕法官的辦案壓力,最重要的是密切了法官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提升了人民法院形象。法院以組織網絡為載體,整合了資源,健全了機制,形成了有效預防和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的社會合力,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談起構建組織網絡的好處,徐州中院研究室主任袁長偉坦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年12月6日,徐州中院召開全市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總結推進會,凝聚全市法官兩年實踐心血的完善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涉訴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成效的指導性文件正式出臺。創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組織網絡,讓法官從法臺之上走到法庭之外,集資源之合力打造社會和諧,李后龍對徐州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