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四萬五千余名女法官,約占法官總數的四分之一。莊某嚴的國徽下,女法官是如何開展工作的?近日我們走進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在了解、感受該院不同崗位女法官的辦案過程,從她們身上領悟到了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拉比的那句名言:法律是善良與公正的藝術,法官是法律的化身,是公正與正義的守護神。她們每天在用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法律的尊嚴。我們體驗了天寧法院不同崗位女法官的工作,她們的工作量讓我們震撼,她們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讓法律的陽光溫暖當事人

 

上午825分,民一庭庭長辦公室。

 

我們走進民一庭庭長王俊君的辦公室,被她的勞動強度所震動,該庭匯報案情的法官來來往往,如山的案卷堆在桌上,簡短的談話后,我們隨她來到了法庭開庭審理的是一起勞務糾紛案件。四川籍原告張某以常州籍被告林某欠勞務費未付為由提起訴訟。由于被告住得較遠,王庭長多次與被告電話聯系,對方不是支支唔唔就是亂發脾氣,無法切入主題。庭上,原告僅有一份案外人寫的證明,這份證據的真偽一時難以辨別,而被告經傳喚又未到庭。此時王庭長發現,坐在原告席上的林某,瑟瑟發抖,他的穿著不僅破舊單薄,腳上的黃膠鞋還在滴著水,一看就知道是剛才冒著冷雨趕來開庭的,此時的他眼神呆滯,一臉無助。

 

庭審后,王庭長冒嚴寒的雨天上門找被告進行調解,通過多個回合的反復工作后,被告被面前這個看似羸弱但性格倔強的女法官所感動,一次性向原告支付了全部勞務費。王庭長告訴我們,到法院工作后,她一直謹遵父親的教誨: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要同樣對待,一視同仁,讓法律的陽光溫暖每一個人。

 

作為一名女法官,我們發現她的工作細致入微,擅長從情、理、法的角度疏導化解矛盾。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她急當事人之急,想當事人之想,以和藹真誠的對人對事態度,不僅贏得群眾的信任,而且消融了當事人心中的冰川。春節前夕,楊某因相鄰糾紛將田某告上法庭。王庭長了解到,當地村民有矛盾糾紛不過年的忌諱,農歷臘月28,她帶著書記員頂著寒風,冒著冬雨,踩著泥濘的小路,趕到糾紛現場開庭審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辨法析理、思想疏導,終于說服當事人雙方握手言和,雙方均表示今后要做友善鄰居。又如年前她承辦了莊某訴女兒雷某贍養糾紛一案,通過庭內庭外多次調解,終于促成雙方自愿達成“由被告韓某每月付給原告莊某贍養費180的協議。因年過七旬的莊某經歷坎坷,對任何人均不相信,唯獨信賴為她主持了公道的王庭長,執意要求韓某給付的贍養費由她按月轉交,為了使調解協議得到真正履行,王庭長答應了莊某的要求,現在王庭長每月按時為莊某代收代交贍養費。王庭長說:身為民庭法官,必須懂得體諒雙方當事人的難處,學會用和諧的方法去辦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給案件當事人送特別的愛

 

中午1145分,法院食堂。

 

在天寧法院,許多女法官都不是本地人,而我們發現,幾乎每個女法官在辦案中都能聽懂常州話,而且會用常州話與當事人進行交流。這天中午在與浙江籍的女法官梅磊的交流中,我們很佩服年紀輕輕的她常州話說的很地道。梅磊告訴我們,他到法院工作后發現,許多當事人說的是本地話,為辦好每一件案件,像她這樣從外地考進來的法官得多為當事人著想,必須首先消滅語言溝通的障礙。于是學會說常州話成了她的目標。雖說浙江和江蘇一衣帶水,但說起方言,卻是十萬八千里。從此以后,梅磊時不時冒出的半吊子常州話,在大家善意取笑她時,她從沒放棄,就在大家不斷的取笑和糾正中,她的常州話就象大學英語過級一樣,日臻熟練。許多案件在她的良好的溝通下,均以調解結案。有的律師還稱贊說:“還是我們常州法官會做工作。”

 

去年中秋節前,報紙上發了一則圖片新聞,內容是法官把法庭搬到病床前。這是梅磊法官承辦的一個民間借貸案件,被告是青海人莊某,家里剛遭受地震,自己在住院治療,債主又將其告上法院。梅法官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就把開庭安排在病床前,并且做了大量工作,使得該案成功調解。案件調解結束后,梅磊又提出了新的設想,想在全院范圍內發起一個自愿捐款的愛心倡議,讓莊某一家在常州過一個圓滿的中秋節,希望能以團組織和工會的名義籌一筆善款。這個設想得到了院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倡議發出后得到了全院干警的響應,同志們踴躍捐款,院里還專門從司法救助基金里撥了款。善款在中秋節前兩天送到了莊某的病床前。看著莊某緊握著梅磊的手,梅磊說她是一個法官,對于外鄉人來說她更是一個主人,她要讓外鄉人莊某在千里之外的異鄉也能感受家的溫暖。

 

在困難面前定把案件辦好

 

下午3點,拆遷現場。

 

張鳳妹是行政庭的庭長。天寧區是中心城區,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等,涉及拆遷工作面廣量大,大家都知道拆遷是天下第一難事,而辦理拆遷案件更是難上加難,在困難面前張法官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全力把案件辦好。

 

張法官告訴我們。伴隨著城市建設的隆隆步伐,她幾乎天天都在現場辦案。曠日持久的寒冷春雨沒有阻擋的了她的步伐。拆遷現場一天一個樣,這不,昨天她剛來過的一戶人家,隨著連夜附近兩幢樓房的拆除,讓她在泥水和殘磚破瓦中找了兩圈才剛剛找到。從這戶人家走出來,駕駛員問她協商得怎么樣。“OK她欣慰得大聲告訴駕駛員,又有一戶拆遷戶達成安置補償意向。

 

雨還在下著,溫度又降了,還是快點回單位吧,她心里嘀咕。一回頭,無意中又看到昨天早上去的老趙家的房子。此時駕駛員也看到了,問張法官,聽說昨天老趙把你罵出門的,現在要不要去。張法官此時心里想想真氣,因為昨天早上為了照顧老年拆遷戶,她冒雨第一個到老趙家走訪,結果嘴都沒張開就被老趙厲聲粗氣趕出門了。怨氣不能有,走,時間還早,再去一趟。張法官招呼書記員頭也不回向老趙頭家走去。還去啊,書記員在后面緊緊跟上了。無論拆遷戶怎么誤會和抱怨,我們有這個義務和責任,聽取他的意見和要求,同時要把法律規定和拆遷政策給他們分析透徹。”敲開老趙家門,張法官眼睛一瞥,開門的是趙師母,張法官攙著趙師母的手說:“你們對拆遷的一些政策也許不了解,我們不計較…”說著又開始了新一輪協商調解工作。在真誠和理解中,張法官的工作贏得老趙夫婦的大力支持。最終,他們同意了協商方案。“慢走謝謝,對不起啊。”走出老趙家大門老遠,張法官還聽見老人的喊聲。她笑了,開心的笑了,因為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拆遷戶的認可。

 

行政審判是溝通政府和老百姓的橋梁,擔負著化解政府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爭議和矛盾的重任。近年來天寧法院受理的行政訴訟案件中大部分是拆遷案件。在該庭工作的張法官面對房價上漲、拆遷群眾情緒激化以及城市國家建設迫在眉睫等社會問題,以及拆遷戶下崗失業、患病等具體家庭困難,她從穩定社會的大局出發,不是機械的就案辦案,而是把行政審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一方面關注當事人訴訟的真正目的,充分尊重被拆遷戶的意愿,另一方面多做建設方的工作,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被拆遷戶爭取利益,而不是簡單的一審了之。在宣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通過溝通加強理解,通過講解取得支持,通過協調化解矛盾,盡力解決當事人的實際困難。

 

除了拆遷案件外,她對于涉及當事人民事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也注重協調,最大限度地實現案結事了、定紛止爭。今年年初有這么一個案件。原告吳某夫婦均已八十七歲高齡,生有三子二女。老夫婦長期與小兒子共同居住生活,也因為瑣事與小兒子產生家庭矛盾,最近幾年發展到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罵。小兒子夫婦共有三幢房屋,現在和老人合住在其中一幢。老人認為小兒子的房產中有兩間是自己建造的,不應登記在小兒子名下,遂起訴法院要求撤銷房管局頒發給小兒子的房產證。張法官辦理這件案件時注意分析案情,考慮到老人長期和小兒子居住,如果簡單下判,無論哪一方輸贏,判決的結果均容易進一步激化家庭矛盾,而八旬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勢必要受到肉體和精神上的傷害,一不當心老人恐怕會落得有家難回。她趕到現場查后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并連續三次邀請區房管局、當地村干部以及老人的另外四個子女參加協商,足足用三個下午的時間,對爭議的焦點---兩位80多歲老人的居住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反復修改調整。通過她耐心勸說,老人同意換房居住到另一幢房屋。小兒子也虛心接受了法官的批評,承諾今后善待老人。張法官說,作為年輕一代的法律人,她將努力成為個人良知和法律的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