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位干警對法院更有歸屬感,讓每位干警對待工作更具有激情。”20124月,宿遷市宿城區法院在全省首推“歸屬文化”建設,提出因人考核制度、談心交心制度、助推三門法官、實行推門旁聽等一系列增強干警職業尊榮感、集體榮譽感和心理歸屬感的舉措。2012年,在歸屬文化的熏染下,全院干警司法能力、精神面貌、職業認同和服務大局意識有了顯著提升。全年新收各類案件11115件、審結10288件,涉案標的達12.26億元,在助推市區房屋和諧征收、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等工作中更是多次受到上級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眾好評。

 

宿城法院連續六年法官人均結案數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2年全省法官人均結案近122.34件,宿城法院法官人均結案216.04件,接近全省法官人均結案數的2倍,任務之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談起宿城法院,很多前往交流學習的蘇南法院都會感慨:“宿城法院條件這么艱苦,輔助人員沒有我們多,一個人干了我們三四個人的工作量。”

 

“每天都有兩三個庭,還要找當事人談話做筆錄,反復做當事人調解工作,白天根本沒有時間寫判決書,只能晚上加班寫。”審判員許紅會說,從20123月份以來,民一庭經常利用周六研討案情、整理卷宗等。

 

凌晨三四點鐘,正是人們熟睡時候,可是執行干警卻早已踏著夜色尋找被執行人。該院實行的“錯時執行”制度,有效改變了被執行人“人難找”的現象。2012年,該院新收執行案件2684件,結案2523件,執行到位標的1.244億元。

 

“由于特殊原因,宿城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比較突出,但是工作中聽不到抱怨的言語、看不到怠工的現象。相反可以時刻感受到團隊協作的氛圍,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宿城法院院長劉懷告訴記者:“黨組一班人很心疼干警默默付出,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案多人少這個矛盾,這其實也是我們開展歸屬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去年我們多方協調爭取了27個編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案多人少的壓力。”

 

近幾年來,宿城法院每年都招錄612名新公務員,一大批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畢業生加入了法官隊伍,加快了隊伍結構調整和優化步伐。

 

很多人都擔心,這些應屆畢業生雖然學歷高,可是沒有審判經驗和生活實踐,能勝任審判工作嗎?宿城法院歸屬文化建設的工作目標明確提出,把法院文化建設與法官隊伍建設相結合,不斷強化干警職業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努力提高青年法官的司法能力。該院規定新錄用公務員在人民法庭工作時間不得低于一年,并采取輪崗等形式適應不同工作需要,經常深入社區、企業、老百姓家中。

 

記者在宿城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看到這樣一組數據:2012年審執結案件數位居前列的均為35周歲以下年青干警,其中周磊結案662件、左林林結案552件、劉金星執結180件。據統計,全院35周歲以下干警占全院干警的70%,他們審執案件占全院案件總數的80%

 

“有為就有位,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為了充分激發年輕干警的工作激情,2012年以來,按照“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要求,宿城法院加大干部提拔使用力度,有4名中層正職進入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9歲,碩士以上學歷占78%,成為全市法院系統最年輕的領導班子團隊。此外,有3名干警被明確為副科級,有7名干警通過競爭上崗走上中層正職或副職,有7名助審員被任命為審判員。

 

如今,宿城法院信訪接待室每天都有一名院領導坐班接待,當事人反映完問題后,都會拿到一份信訪問題交辦單,上面還寫有承辦人手機號碼和監督投訴電話。

 

2012年以來,宿城法院信訪接待采取一式三聯交辦、督辦方式,一份交當事人保管、一份交承辦法官、另一份交監察室進行督辦,有效地防止了推諉和拖延不辦的現象。20123月份,該院在《宿遷日報》上連續3期向全社會公布院領導班子和部門負責人姓名、手機號碼、分管工作等,并規定不得拒接當事人電話,同時在《中國法院網》開通民意溝通信箱。在訴訟服務中心大廳,法院還會同司法局將律師事務所名錄和律師、法律工作者名單公布到立案大廳,有效避免了少數“土律師”“假律師”擾亂司法秩序和損害當事人利益。

 

很多當事人都深有感觸地說,自從宿城法院開展歸屬文化建設以來,干警工作狀態和敬業精神可謂煥然一新。據統計,2012年以來,宿城法院各類涉訴信訪顯著減少,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