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罪犯是一群不滿十八周歲的孩子,猶如折枝的嫩葉,因不懂法而失足,因缺少愛而迷失;少年法官是一群特珠的司法使者,用老師對學生那樣的諄諄教誨、母親對子女那樣的呵護關愛,為那些失足少年點亮維權的燈塔,指明新生的方向。

 

江蘇省大豐法院少年法庭自1996年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播灑陽光、奉獻關愛、情鑄和諧、呵護成長”十六字庭訓,努力貫徹“教育、挽救、感化”工作原則,全心打造堅實的維權平臺,精心構筑健全的法制網絡,用心推出積極的保護舉措,譜寫出未成年犯幫教‘感化、感動、感恩’“三步曲”,探索出一條少年審判延伸幫教的特色之路。

 

感化,源于一張圓桌

 

筆者走進大豐法院少年法庭,法庭布置處處溫馨而不失莊嚴,在法庭內看不到“程式化”的審判臺和“囚籠式”的被告席,映入眼簾的是別具特色的“愛心型”審判桌椅,心型燈帶吊頂與之旨趣互映。法庭審理中,法官、被告、公訴人及辯護人圍桌而坐,如不是桌上立放的“審判長”和“被告人”標牌,這種氣氛更像是一次教育座談會。如此獨出心裁的審判臺設計引起筆者深入采訪的興致,少年法庭的分管院長徐遠峰介紹說:“心型”化的圓桌審判,分設的“心理疏導區”、“關愛調解區”、“親情感化區”和“陪審交流區”,充分體現了我院“愛心審判、傾心維權、耐心服務、熱心教育、誠心感化”五心維權文化,被告席設置位于“愛心”的心尖部,與“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陽”的工作主題緊密互映,精心營造親和感化、尚和向上的審判氛圍。

 

“我知道錯了,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社會…”在法庭上,一直不愛說話的17歲的米娜當著父母及法官、檢察官的面大聲抽泣地悔過。這是一起普通的盜竊案件,被告人米娜系未滿18周歲的新疆維吾爾族女孩,初中畢業后即跟隨男友流竄至鹽城以盜竊為生。整個庭審程序井然有序,法庭教育和風細雨,被告人當庭認罪悔罪。

 

“法官高高在上,會給未成年人造成緊張、畏懼甚至抗拒的心態。”此次庭審審判長、少年法庭負責人說,“少年法庭心型桌椅的布局切合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親和的位置設計向未成年犯傳遞了和諧親密的氛圍。”市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權益保護律師、被告米娜的辯護人朱某稱,“這樣的法庭審判環境,非常人性化,可消除少年犯的恐懼心理,有助于他們充分表達意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感動,源于一段寄語

 

“珍惜機會,重新做人,父母依然關愛你,社會沒有放棄你。擦干眼淚,勇于承擔,邁開堅實的步伐,奔向嶄新的人生!”這是法官在宣判時送給一位未成年搶劫犯的一段法庭寄語。筆者看到,被告趙陽聽到“法官寄語”時,當場流下悔恨的淚水,低頭失聲痛哭,最后陳述到:“感謝法庭的教誨,珍惜這次機會,出去好好學習,遵守法律,做一個讓父母放心對社會有用的人。”

 

每次開庭結束時,該院少年法庭的法官們都會結合少年犯的犯罪原因、動機、情節、家庭情況等因素,真切地送給每一位少年犯不一樣的法官寄語。“我們從來沒把這些孩子看成罪犯,失足的孩子可能不會被那些冷冰的法律條文所震懾,但他們一定會被這些溫情的文字所感動。”少年法庭的法官笑著說。

 

“教育好青少年是社會的責任,同樣也是少年法庭的責任。”該院少年法庭的法官是這樣想法,也是這樣做的。在延伸幫教工作中,該院積極探索預防青少年兒童犯罪機制,努力開辟“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開展了形式多樣、意義生動的幫教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附上一段感人肺腑的“判后寄語”、發出一條法制宣傳的“提示短信”、印發一頁遠離犯罪的“公開倡議”、征集一面簽名立志的“宣傳橫幅”、簽訂一份家長監管的“承諾計劃”等等,該院每年共接受法律咨詢200人次,發放維權聯系卡300余份,開展“送法入校園、社區、廣場” 主題教育活動15場次,受教育人數達10000余人次。

 

該院正準備和教育局、移動公司等部門協商出臺《關于“兩類少年”法制教育深化的活動方案》,突出“農村留守少年”、“城市失管少年”教育保護,擬通過“校訊通”及自主研發的內網短信平臺定期向兩類家長發送短信提示。

 

感恩,源于一次回訪

 

去年11月份的一天,大豐法院少年審判庭的辦公室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少年摻扶著一位身體虛弱的父親,少年法庭的法官十分親切地在會議室接待了這對父子。他們沒有別的目的,父親王建兵說自已的日子不多了,就想來看望曾經給予兒子教育和幫助的“法官們”,對法庭的法官們說聲謝謝!

 

自幼跟隨父親生活的王曉,在父親查出身患多處癌癥后,無奈輟學當起了工廠學徒。20112月份,他因一時糊涂利用工作之便,盜竊公物價值2025元成為盜竊犯。承辦法官覺得少年犯王曉情況十分特珠,身受犯罪和父親病重的雙重打擊,為了讓他能放下思想包袱,承辦法官多次電話聯系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并親自到他家中進行回訪,鼓勵他堅強面對自已的人生,并依法對王曉從寬處罰適用免予刑事處罰。在少年法庭的法官教育感化下,王曉對自己的行為深感悔恨,邊工作邊照顧病重的父親。此次,法院主動與王建兵協商落實王曉幫教責任人問題,父親去世后,在法院的幫助下王曉在叔叔的機械廠里做技工,工作努力生活穩定。

 

為了鞏固審判成果,切斷犯罪根源,該院少年法庭注重加強對適用“管、免、緩”非監禁刑的未成年犯幫教管理,將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融入審判的全過程中,積極推動社會一條龍配套機制,健全社區矯正協議和回訪幫教檔案等各項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對未成年犯進行回訪幫教和專項維權,以法官特有的愛心去教育感化少年犯挫折扭曲的心靈。

 

該院院長宋長琴說,“未成年犯罪,感化教育是根本,而心理矯治最關鍵,柔性司法用心感化,少年犯才能感動于心、進而感恩于行。”該院對未成年犯罪人員的幫教感化工作碩果累累。該院少年法庭自1996年成立以來,先后有42名在校生重返校園,有75名達到用工年齡的失足少年找到工作;去年高考中,有2名返校失足少年被高校錄取;目前宣告緩刑回歸社會的未成年人無一重新犯罪,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文中案件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