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把專業審判與群眾路線相結合,讓更多的人感受司法文明。”這是宿遷市宿城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懷講的一句話。2012年以來,該院按照“人民法院既是國家審判機關,也是群眾工作部門;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的要求,正確把握社情民意,合理調整工作布局,不斷創新司法服務方式,以司法創新服務于社會管理創新為視角,積極構建“民意通”工程,使法院工作正確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提升了社會和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

 

司法便民,從踏入法院開始。

 

為消除法官與當事人的心理隔閡,方便當事人查詢法律、法規及案件信息,宿城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實行了開放的“柜臺式”辦公模式,實行了立案咨詢、審查、受理、收費等一站式服務。設置七個服務窗口,在立案大廳明顯位置,整齊擺放了與訴訟有關的訴訟指南、風險提示、權利義務告知、收費標準等宣傳手冊,配備了桌椅、飲水機、紙杯、筆紙、訴訟文書樣式以體現人文關懷,還專門為老年人準備了老花鏡;由立案庭副庭長在立案大廳帶班,與立案接待人員共同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悉心指導起訴、舉證、財產保全等訴訟事宜,使當事人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訴訟經驗而承擔不利后果。

 

謀劃工作,以社情民意為依據。

 

把人民群眾的要求與期待、黨委政府的大局與關注,作為法院安排工作的依據與落腳點。安排全院工作、出臺重大舉措時,組織召開由政府職能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執法監督員、企業、群眾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廣納良言。會后,將征求意見稿印送社會各界有代表性的部門和人士,進一步聽取意見。開設了網上溝通平臺,開門納諫,并安排專人回復,重要事項院領導親自答復。

 

司法開放日,拉近與群眾距離。

 

實行院領導排期接訪制度、每天由一名院領導親自接訪制度,近距離接受人民群眾的問詢、質詢和監督,廣納社會諫言,及時受理、答復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定期開展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群眾到法院參觀,讓群眾走近法院,讓群眾走近審判。在立案、審理、調解、執行等各個環節充分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對于社會影響較大、人民群眾關注較高的案件,通過開放日活動,發布相關信息,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案情、了解法院、了解法官,使社會各界零距離感受司法工作,增進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發揮網絡和媒體宣傳優勢,主動向媒體發布法院工作特別是一些重大案件審判相關信息,以案說法,加強輿論引導和法制宣傳。

 

“執行110”,力克執行難題。

 

早在2008年該院就開通2部執行110舉報電話,實行24小時全天候輪班值守。當事人只需打個電話,執行法官就會在第一時間內回復或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執行110”的作法曾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2012年以來,通過媒體曝光或依法強制執行,加大對惡意逃避法律責任的被執行人的執行力度,通過“執行110”舉報電話,依法拘留被執行人80余人,拘傳30余人,在當地電視臺和報紙上曝光“老賴”5名。

 

“巡回審判”,零距離服務百姓。

 

在洋河、埠子法庭設立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背包法庭”,大力推行“法庭到村組、法官進農家”巡回辦案活動,要求法官到群眾中去開庭、去判案,用群眾“聽得懂、看得明、信得過、靠得住”的方式解決民間糾紛。有針對性把一些贍養、撫養以及鄰里糾紛案件的庭審搬到老百姓家門口,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司法的人文關懷。2012年以來,共開展巡回審判230余次,訴前調解657案,開展法律宣傳20余次,發放法律資料3000余份,進行法律咨詢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