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好鄰里服務站就設在我們村,遇到法律問題,我們隨時隨地向法官請教,方便多了,以前我們有事跑法院,現在法院就在身邊。”這是宿遷市洋河新城洋河鎮南街社區朱書記接受筆者采訪時對宿城法院設立法官好鄰里服務站的看法。

 

這樣的法官好鄰里服務站在宿城區和洋河新城共設立了11處,自去年3月成立以來,法官好鄰里服務站共接待各類群眾以及當事人咨詢 300余人次,化解訴訟外矛盾糾紛92起,真正實現了宿城法院提出的“打造法官好鄰里服務站、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工作初衷。

 

因地制宜便民,交警隊解決大糾紛

 

“給我們當事人省了很大的事,在交警中隊就把所有問題解決了,我們很滿意。”當事人徐某肯定地說。為減少當事人的訴累,讓當事人早日得到精神慰藉和賠償,使交通事故案件處理更加便捷、高效,宿城區法院將埠子法庭法官好鄰里服務站設立在交警龍河中隊,將發生在龍河中隊轄區范圍內的交通事故案件一律交由法官好鄰里服務站集中審理,法官好鄰里服務站法官盡量做到事故發生時訴前調解,訴訟立案后即立即審,案情簡單時速審速裁,盡量讓雙方當事人在交警中隊就能解決糾紛,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減少訴累。今年2月份,王某駕車與李某相撞,造成李某受傷,其妻張某死亡。李某及其子女訴至法院后,承辦法官權衡雙方支付能力,積極釋法明理,一遍遍分別做雙方當事人工作,中午飯也未顧得上吃,調解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 ,在多次努力下,各方當事人達成了一致意見,李某拿到了39 萬元的賠償。李某感激地說:“一個星期就拿到39萬元,法官好鄰里服務站真便民。”

 

心誠所至愛民,法情相融促和諧

 

“情系百姓,公正執法”,這是在埠子法庭會議室墻上掛著的一面錦旗。說起這面錦旗的由來,庭長朱雪芹記憶猶深:這是一起交通事故賠償金分割糾紛案件,原告是一對母女,被告是原告的原公婆和爺爺奶奶。原告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肇事方已將賠償金支付到位。但在處理交通事故案件過程中,死者妻子已經攜女改嫁,賠償金讓死者父母領走,該母女提起訴訟要求分割,庭審中雙方互相指責,對抗激烈。承辦法官經過與被告多次交流,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公婆不反對兒媳改嫁,但要求孫女每年的特殊日子要回來紀念死者。找到癥結,承辦法官開始做原告的工作,釋法理、講情理、說道理、談民俗,苦口婆心,原告終于同意讓女兒在清明節等一些民俗日回來給死者上墳。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并順利履行。

 

以案釋法助民,溝通民意普法理

 

3 12日,屠元法官好鄰里服務站公開審理一起生命權、健康權糾紛案件,邀請屠元法律服務所人員、屠元社區治保主任、村干部等10名代表以及近百名群眾參與旁聽。案件針對農村治安維穩情況,精心選擇。參與旁聽的治保人員、村干部等深有感觸,他們告訴筆者旁聽使他們進一步了解了相關法律規定,為今后做好社區糾紛調解工作起到指導意義。319日,鄭樓法官好鄰里服務站公開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鎮、村婦女工作者等十余人參加旁聽。真實呈現了離婚糾紛案件的處理過程,普及了法律知識。法官好鄰里服務站自成立以來,進社區、進村居、進集市、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等開展以案說法、法律咨詢活動30余次,發放宣傳材料1800余份,發放法官便民聯系卡600 余份。法官好鄰里服務站還利用貼近群眾、貼近基層的優勢,定期選擇典型案件以案說法,排庭時考慮到當事人工作、農忙實際情況,協商確定開庭時間,盡量讓當事人少跑腿、少牽扯精力,寧可辦案人員自己多辛苦一點,也要讓當事人實實在在體會到司法便民、為民的實惠,以此搭建民意與審判的橋梁,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