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傳說中法院那層神秘的面紗,在網絡的語境下已被漸漸揭開。

 

“凡事一清二楚,你們的工作讓我們感受到了公平正義。”一名企業老總在給淮安中院錢斌院長的來信中滿溢感激之情。

 

在近幾年江蘇省“公眾滿意度”的調查中,淮安法院滿意度逐年上升,且均在99%以上,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稱號。

 

網絡賦予司法公開更大的空間和平臺。通過網絡,淮安法院大力推進司法公開,傳遞司法公正,催開了司法公開、公正“雙生花”。

 

網上法院—信息公開的發布間

 

“您好!歡迎來到淮安網上法院,您可以選擇對應的功能進行相關業務的處理,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打開淮安中院網站,親切的女法官卡通形象和這句話躍入眼簾。

 

早在2007年,淮安中院就作為全省首批建成自有網站并投入運行,實現了法院工作的公開化、信息化。

 

經過多年的運行,這一平臺的定位已經逐漸從“新聞發布” 向“司法公開”轉變。順應這一變化,淮安法院在全省首批研發使用了“網上法院”平臺。

 

打開淮安法院網站,可以隨時查閱開庭公告、裁判文書,可以申請網上立案、調解,可以進行網上信訪、法律咨詢、閱檔預約,輸入密碼可以查詢案件進展情況,還可以坐在家里看庭審直播實況。

 

“以前只有在電視上看過法官審案子,就幾個鏡頭,沒想到法院的網站還能看到全程實況,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位當事人對此稱贊不已。

 

《關于網上法院工作流程的規定》、《全市法院互聯網站管理辦法》,一系列機制明確了分工,規范了流程,帶來了高效的辦理效率,網上法院成為司法公開的發布間,成為當事人與法院溝通的重要交互平臺,一年來已接受網上立案56件,網上咨詢265次,網上信訪46次,院長信箱74封,閱檔預約53次,直播庭審236期,其中視頻直播27期。

 

“互聯網站是我們推進司法公開的重要渠道、網上窗口,守土有責,要種好這一畝三分地,讓它結出碩果。”近日榮獲“淮安市十大優秀網站”稱號時,淮安中院宣傳處負責人這樣勉勵大家。

 

網上發言—案件審執的曝光臺

 

“見貼如令,釋明很到位,法院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一位網友在發帖投訴得到解決后,如是評價淮安中院。

 

順應發展需要,淮安中院于2010年設立了網絡發言人,所有來自網上的咨詢、投訴,一律由網絡發言人負責交辦、回復,件件有核查,件件有回應。

 

在天涯、網易、鳳凰、西祠等20多個主流論壇上,“淮安中級法院”已經成為該院網上言論的發布者、代言人。2012年該院網上回復各類咨詢、投訴1200余則,回復率99.8%

 

司法公開貴在主動。在被動回應各類咨詢、投訴的同時,淮安法院開通了自己的論壇,設立淮水安瀾“法院”通道、“曝光執行”平臺,發布法院案件信息近500則,曝光被執行“老賴”信息1200多條,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協助法院執行,引發近40萬人次關注,數起多年未結的案件因此執結。

 

“我們有一整套嚴格的處理程序,從發現信息到回應受理,到分級交辦—核查處理—網上回復—跟蹤回應,每件網上事項都實行案件化辦理,一般情況下2小時內回應受理,2個工作日內答復結果。”該院網絡發言人如數家珍。

 

《關于成立網絡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網絡宣傳工作考評辦法》、《網民反映事項處理辦法》……一整套規范文件的出臺,就是一面面鏡子,照出了淮安法院公開公正司法的決心和信心。

 

作為網上發言的有效延伸,淮安中院還先后組織了三屆“網友看法院”活動,邀請了近50名版主、資深網友與法院零距離接觸。從鍵對鍵到面對面,網友的感覺大不相同:“法院雖然有很多秘密,但是能公開的都公開了,有底氣!”

 

微博互動—傳遞公正的聊天室

 

在“百度”輸入“法院微博”,排在首位的就是淮安法院的騰訊微博。

 

2011年“政務微博元年”,淮安法院即先后開通了新浪、騰訊、人民微博,目前擁有粉絲30余萬人,私信聯系人242名。管理員經常跟網友“聊天”,象朋友話家常一樣親切回應群眾關切。該院騰訊微博被評為“2012年上半年十大法院影響力微博”。

 

“開微博不僅僅是增加一個司法公開的平臺,更是要傳遞法治的正能量,讓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理念已經深入淮安法院人的心中。

 

微博運行中,管理人員充分尊重網友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僅主動發布案件審理、執行信息,重要工作情況,還精心策劃3.15消費維權、知識產權須知等十多期“微專題”“微發布”,普及法律知識,更多的是跟網友互動答疑,回復私信、評論,釋明案件。

 

“私信”和“@”是目前微博最受歡迎的聯系方式。每天打開微博,管理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無私信和評論,一一回應后才開始新的發布。兩年來她已經跟200多名網友私信“聊天”620多次,曾以39條私信成功化解一起刑事案件矛盾。

 

今天她又收到一封私信:“我們對法院判決不滿,據說判決受到干擾,村民在尋求網絡幫助,希望你們能公平正義。”

 

原來是一起土地糾紛,已經多次在論壇上反映過。管理員立即回應:“我也生在農村,能夠理解你們的難處和不舍,但征地是國家需要,土地也屬集體所有,個人還是要服從大局。”

 

管理員找到幾起類似案件,一來二去跟村民聊上了家常。“看來你們判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可種了幾十年地,后面可怎么活啊?”

 

“做點小生意,搞點投資什么的,有手有腳還怕沒飯吃?這也是件好事兒。”

 

“閨女,你人不錯,經你一說,有點明白了。”對方滿意地下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