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虧有法官的及時提醒與良策,我們才躲過了一劫。”盡管事過多日,但鎮江某紙業公司鄧經理說起仍激動不已,“那天美國對中國銅紙板提出反傾銷政策,高院長在鳳凰衛視得知這一消息后,當晚召集院領導共商轄區企業的司法對策。第二天一大早,法官就帶著對策來到我們公司。”2月2日,記者在新春走基層中采訪江蘇省鎮江市新區人民法院小微企業案件合議庭工作時,鄧經理如是說。

  鎮江新區作為鎮江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前沿和窗口,鎮江市委對其發展寄予厚望。新區法院院長高國華介紹說,新區是小微企業相對集中的開發區,該院通過“兩個合議庭、三個工作站、四個聯系點、五項新制度”,為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突破發展瓶頸,在逆勢中成長提供法律服務。該院在轄區工商局、發展局和小微企業密集地設立了3個法律服務工作站;在轄區中小企業園、光伏產業園、科技工業園等設立了30個法官聯系點,幫助小微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科技聯姻、完善制度、依法經營,并實行專人聯絡,協調辦理銀行貸款、營業執照等手續。近一年來,新區法院審理涉及小微企業982件,調解648件,撤訴81件,判決253件,調撤率為74.2%。

  突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瓶頸,成為該院能動司法的重點。該院針對不同企業的困境,“量體裁衣”,提供“一企一策”菜單式司法救助。新區某電子公司受金融風暴影響,經營陷入困境,勞動仲裁部門作出電子公司向每位職工補償4萬元的裁決生效后,31名職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院確立“廠房抵押,盤活企業,維護權益,實現雙贏”的救助思路。在做申請人的工作、爭取諒解的基礎上,下降補償金額,協調金融機構,以廠房為抵押,由銀行貸款支付拖欠的工資,職工得到了相應的補償,企業也獲得新生。2011年1月,某企業不能償還銀行到期貸款,在銀行申請執行后,法官積極與其溝通,詳細告知及分析該案如強制執行的嚴重后果。銀行不僅主動放棄部分債權,同時又新增了抵押貸款,一部分用于清償債務,其余部分投入生產經營。目前,該企業生機勃勃。至今年1月,新區已有53家小微企業通過這種融資方式,渡過了難關。

  此外,該院還以商鋪、設備、知識產權抵押、質押貸款,幫助小微企業盤活沉淀資產,尋找生機,解決融資難題。春節剛過,該院又利用與轄區6家銀行共建的誠信平臺,謀劃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的融資方式。采訪中,工商銀行大港支行行長王正華解釋說:“現在每個企業基本都有數額不等的應收債權賬款,鎮江目前企業應收賬款質押方式的貸款規模已超過100億元,但有些小微企業因債權憑證存在瑕疵,銀行不能確認放貸款。法院正積極幫小微企業完善債權憑證,與我們金融部門協商以司法確認的形式讓他們貸到款。”鎮江市委常委、鎮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小平對此認為,司法確認企業應收賬款質押的方式,既是司法創新,又是企業利好。李小平說,目前新區小微企業正在做大做強,2008年新區有小型企業2135家,個體工商戶11864戶,而2011年則分別增長到了3327家和13839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