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穩定,地處經濟發展前沿的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順應時代發展新形勢,2010年率先延伸法院觸角,對接小海、竹行、新開、中興四個街道和南通農場,建立五個法官工作站,走訪、調解、問暖、談心、開庭,清脆的法槌打破了鄉村的寧靜,悅耳的笑聲卻又將槌聲淹沒。

 

人民的幸福離不開內心的舒暢,開發區法院踐行群眾路線,探索管理創新思路,道路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外來人口集聚區三個巡回法庭,外向型經濟服務站、涉遷便民、涉軍維權、蘇通科技產業園四個法官工作站相繼揭牌,專心化服務架起與民眾間一座座連心橋。

 

12個工作站布局全區,工作站成為百姓心中的維權驛站、企業眼中的咨詢平臺、黨委政府的發展保障。矛盾排查、預警前移,糾紛調解、化解前移,一樁樁干戈化為玉帛,一起起恩怨冰釋前嫌。

 

這是在外來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區四海家園巡回法庭發生的一幕,一起蹲在地上進行的特殊調解。原告是來自宿遷的60歲的老漢,三年前他在某企業打工的兒子突然死亡,突如其來的噩耗給老漢帶來巨大打擊。兒子死亡是否構成工傷,賠償數額如何確定,矛盾雙方一直協商不下。

 

為了及時化解糾紛,法院與大調解中心等相關部門一起開啟了訴調對接程序。調解當日,老人一進巡回法庭便蹲在法庭的角落里,沉默不語。法官主動上前攙扶他入座,但他一句話不說,堅持蹲著,原來因為脊柱疾病,老人不能長時間站或坐,只能蜷縮蹲在地上。了解情況后,法官立刻和書記員一同蹲在老人旁邊,耐心的傾聽老漢的想法和要求,原告等也都蹲下參與到調解過程中。

 

蹲著的調解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悄然化解著雙方的恩怨。調解協議達成了,當法官蹲下身子將調解協議遞給老漢簽字時,一直蹲著的老人站了起來,他說:我沒想到法官能蹲在地上替我這老頭子主持公道,這個字我得坐著簽。

 

工作站的溫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用院長陸沈東的話說,我們要把工作站建成當事人可以信賴的心靈港灣。那是拆遷安置糾紛的原告施大娘,給涉遷便民工作站送來一籃花生,盛載恩情。因年代久遠,手續不全,老人的權益從證據的角度難以保障,外地類案已造成多人上訪,涉遷便民工作站法官能動司法,情理并用,透析法理,老人權益得到維護,受傷心靈得以安慰,涉訴信訪有效避免。

 

這是來通投資的外資企業,給勞動爭議巡回法庭送來鮮艷錦旗,滿載謝意。“本地外地公正判,公正執法司天平”,因習俗不同導致對合同條款理解有差異,數百工人因工資額聚眾鬧事,拉閘斷電影響生產,駐站法官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走進企業巧調解,力促談判早成功,有力維護了開發區優良的投資環境。

 

那是小海鎮老李家螃蟹池邊,日薄西山傍晚時分,老倪兄弟還在為十米地爭吵不休,歷史讓事實蒙上了塵埃,竹行工作站法官來到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塵封多年的分界線,耐心調解說服,兩兄弟握手言和,親情的回歸使兩人愁容換笑臉。

 

這是四海家園入門處,暮色降臨,打工人員欣然回“家”,開發區法院的“法律夜市”也在路燈下中悄然開市。“我國慶節加班的工資應該怎么算啊”,“我有一個同事在下班途中遇到車禍,這個算不算工傷”,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周末,法制講座準時開講,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講解如一縷縷甘泉滋潤著打工者渴望知識的心靈。

 

一年來,依托12個法官工作站,開發區法院創新社會管理之路越走越寬,構造親民化服務平臺、打造便民化服務載體、制定利民化服務措施、形成惠民化服務機制,小小工作站,揚著濃濃暖意,成為群眾溫情避風港。

 

明天,開發區法院將在鞏固社會管理創新成果、探索社會管理創新規律、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之路上昂首闊步前行,譜寫出社會管理創新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