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潤州區法院2007年就被江蘇省共青團委、江蘇高院命名為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近年來,該院把弘揚鎮江 “大愛”精神融入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中,全面優化提升少年司法工作,著力打造青少年維權“大愛”品牌,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實踐“一體化”維權模式

 

從組織領導、審判機制、社會銜接、制度構建四個方面建立 “一體化”少年司法工作機制,創新實踐綜合維權模式。

 

整合多方資源,組織領導“一體化”。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相關庭室負責人參加的爭創國家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領導小組,下設預防青少年人犯罪和青少年維權工作兩個工作組。引入社會資源,建立由公安、檢察、司法、關工委、共、青、婦和基層社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潤州法院預防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維權網”,在社區、民政部門和中小學聘請維權聯絡員12批次63人。以“啟園”法文化基地為依托,與鎮江市關工委共建“青少年法制道德基地”。幾年來,開展“雛鷹展翅”、“我是小法官”法制夏令營和模擬法庭等活動21場次,通過法制課、模擬法庭、圖片展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教育57場次,受教育中小學生2萬余人次。

 

建立綜合維權平臺,司法保護一體化。將維權視野拓展到民商事、行政審判等領域。2009年起設立了“少年案件綜合審判庭”,專司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的審理和調解工作。還從教育、工會等部門以及離退休干部中選聘了5名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熱心青少年維權事業的人員擔任特邀人民陪審員,通過強化業務培訓,充實了專業化維權隊伍。

 

優化審判機制,維權預防一體化。探索實踐少年司法“5+1+N”的潤州模式,將維權、調解、審判、預防、幫教5類少年司法業務一體化,再與政府社會對接聯動,并建立起心理輔導機制、家長課堂機制、司法救助機制、審前調查機制、社區幫教機制等,進一步拓展少年司法工作路徑。

 

健全完善規范化維權機制

 

通過強化維權機制的規范運作,優化提升青少年維權水平。

 

健全“五項機制”,促進規范維權。創新心理輔導工作機制。制定《涉少案件心理輔導辦法》,規范輔導流程,明確6種心理咨詢的范圍,3種啟動程序咨詢方法,3個心理咨詢階段,3種心理咨詢方法和心理評估報告的運用。經過心理輔導,19例因為心理人格障礙和具有偏執傾向導致家庭矛盾糾紛的家庭,最終和好如初。完善矯正幫教機制。將每月18日定為維權幫教日,對判處緩刑的未成年犯等進行集中回訪幫教;與司法行政部門共同組織青年志愿者、離退休干部與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教;對判處監禁刑的未成年罪犯,與管教警官共同開展“親情三聯動”活動。 推行“圓桌審判”方式。并從共青團、婦聯、工會、社區街道等單位聘請熱心少年工作的同志擔任特邀陪審員,共同進行幫教。建立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根據新修訂的刑訴法規定,及時建立記錄封存制度。并對封存案件的審理、封存的程序等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由檔案室設立專柜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引入“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根據案情需要,從學校老師、“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社區干部或離退休干部等了解青少年心理特點的人員中選聘“代理家長”。 “代理家長”可以與涉案未成年人當面交流,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疏導,能有效的維護其合法權益。

 

實行“四個優先”,暢通綠色通道。對涉少案件,堅持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優先、援助優先。在立案環節,立案庭設立涉少立案窗口,盡量簡化立案審查程序,做到當日立案,當日移送審判庭;在審判環節,建立涉少案件全程跟蹤制度,督促涉少案件快審快結;對確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提供辯護的未成年人,主動聯系法律援助,確保其訴訟權利。近年來,審理的涉少刑事案件辯護率達到100%

 

嚴把“四個關口”,突出司法保護。嚴把基本事實證據關。堅持全面審查證據,6年來,涉少刑事案件無一件錯案,審判質效指標名列全市前列。嚴把定罪量刑關。對初犯、偶犯、犯罪情節較輕以及被脅迫、誘騙犯罪的未成年人犯,通過庭審教育達到教育目的,盡可能適用非監禁刑。同時積極探索刑事和解,促成加害未成年犯及家庭向被害人或其家屬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嚴把涉少民事審判關。對涉及變更監護人,追索撫養費、撫育費,探視權等涉及未成年人權利的案件,關注未成年人的訴求,讓其充分表達真實意愿。對未成年人舉證困難的情況下,充分運用依職權調查職能,主動調查取證。在實體處理上,現行法律有明文規定的依照規定執行,沒有規定或規定不明確的,在判決或調解中對未成年人利益給予傾斜。嚴把涉少案件執行關。在涉少案件執行中,對怠于履行義務的義務人,窮盡情理交融的說服教育工作,窮盡強制措施,督促義務人及時履行義務。6年來,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率不到1%,無一件錯案,無一起投訴,無一件申訴案件,走出了一條法理與情理和諧、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的少年審判之路,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打造青少年維權“大愛”品牌

 

把大力弘揚鎮江“大愛”精神貫穿于青少年維權工作始終,深入實施“一體三面”維權工程,探索創新寓教于審、“圓桌審判”等和諧司法方式,建立完善社區矯正機制,開展“獻愛心”活動等,精心打造少年司法“大愛”品牌,提升維權實效。

 

積極構建“一體三面”少年司法模式。建立完善以少年案件綜合審判庭為主導,學校、家庭、社會合力維權的少年司法模式。突出司法保護,強化法院主導。優化完善審判機制,推行審前調查、心理輔導、庭審教育、志愿者談心、圓桌審判、判決書總結犯罪原因、刑事和解、家事諒解等一系列舉措,加大對青少年的司法保護力度。抓好法校共建,強化維權教育。大力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選派10名審判業務骨干擔任轄區中小學法制副校長。在校園開設晚間家長學校、外來務工子女法制課堂等法制課堂,組織開展青少年假期法制夏令營和模擬法庭活動等,面向廣大中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妥處家事矛盾,優化成長氛圍。從審理好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家事糾紛入手,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加強聯絡互動,夯實維權合力。積極構建社會化維權工作機制,以少年庭主導,加強與區綜治、司法、公安、婦聯、關工委、團委以及街道、社區的聯絡互動,組建“潤州法院預防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維權網絡”、“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網絡”、“陽光法律課堂普法網絡”等青少年工作網絡,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促進青少年維權工作開展。

 

寓教于審,將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貫穿刑事審判全過程。 強化事實教育。通過分析犯罪行為及危害后果進行事實教育,使少年被告人心悅誠服認罪。強化感召教育。分析被害人遭受侵害后的痛苦,以及因被告人失足對家庭所造成的傷害,促使被告人認真反思,由消極受審轉向積極悔罪。強化威懾教育。引導羈押的被告人對比大墻內外的生活,使其感受家庭的溫暖、課堂學習和自由的可貴,更加珍惜自由。強化預防教育。幫助剖析犯罪的具體原因,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引導調節心理。

 

加強人文關懷,積極扶危濟困。大力開展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活動,對因父母患病喪失勞動能力、因病過世、家庭特困等原因面臨輟學危險的未成年在校生,組織干警捐資助學、捐物扶危濟困,盡力幫助其擺脫困境。每年都為10余名貧困學生捐資助學。      

 

深入開展矯正幫教工作。構筑立體矯正網絡。組織青年志愿者、離退休干部與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教,并由案件承辦法官通過信件、電話或上門方式,定期進行回訪,開展心理疏導,聯系協調所在社區、就讀學校,幫助其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矯正幫教體系。開展“親情聯動”,溫暖高墻內失足少年。對判處監禁刑的未成年罪犯,每年組織刑事法官、關工委離退休干部到省少管所進行回訪,送去學習書籍、生活用品,與管教警官共同開展“親情三聯動”活動,通過交流談心,鼓勵其積極改造,早日回歸社會。落實幫教責任,完善多環節銜接制度。 對未成年矯正對象單獨建檔立卷,做到“一案一登記,一人一臺帳”,實現與公安、司法等單位的信息共享。建立審前調查制度,就未成年被告人是否適用非監禁刑由社區出具意見;對適用非監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責令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簽訂社區矯正保證書,并請所在基層組織、就讀學校參與簽訂保證書,由學校老師、社區干部、法定代理人共同組成幫教小組,跟蹤監護幫教。

 

面對青少年維權工作取得的成績,潤州區法院少年庭庭長楊春表示,將繼續從實現法治中國夢的高度出發,從建設國家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著眼,進一步發揮青少年維權職能,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溫馨、大愛、舒心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