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法院在以專業化審判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道路上已經走過了15個春秋。15年維權路,10年爭創路,3年創新路,司法的溫暖、法院的溫馨和法官的溫情,托起青少年成長的希望,成就青少年啟航的夢想。

  維權接力  傳遞愛

  1998年,對淮安區法院少年審判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正式掛牌成立。

  時任院長夏如湖在掛牌儀式上發言:“親眼目睹了太多的迷途少年,親身感受了太多的青少年需要被關愛。我們要行動起來,積極探索法院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這不只是一項工作部署,更是淮安區法院的莊嚴承諾。斗轉星移,15年來,始終不變的愛心接力,是維權路上的矢志不渝,是淮安區法院人對青少年的拳拳之心。歷任院長或到校園普法、或領著矯正對象在烈士陵園植下“自新樹”、或赴江蘇省少管所回訪幫教少年犯……

  2003年,當時新上任的院長潘昌鋒提出了全院“整體維權”新理念,工作漸入佳境,成績斐然。2003年該院獲市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2004年再獲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

  2010年,接任院長袁開鋒親自部署,成立有獨立建制的少年案件審判庭,實行涉少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青少年案件從此有了“少”字號。年底該院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為“2007-2010年度全市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先進集體”。

  2012年2月,“全國優秀女法官”顏赤從前任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少年庭受案范圍擴大至25周歲,“司法引航”、“與法同行”、“235維權模式”、少年審判綠皮書……一個個金點子,一項項新舉措,讓該院青少年維權工作迸發新活力!今年3月,該院又被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溫情幫教  呵護愛

  自建庭以來,該院少年庭累計審結涉少案件626件,其中刑事案件234件473人、民事案件392件,無一改判,無一信訪。

  “不信東風喚不回”。教育,感化,挽救,一個也不能少!圓桌審判、庭前“三見面三走訪”、引入心理干預機制、“聯席教育”、愛心幫教、犯罪前科封存等一系列溫情舉措,點亮少年的心燈,讓他們重拾生活的勇氣。

  四川涼山籍被告人王某不滿18周歲,拿著與其長相酷似的堂哥身份證出來打工,因盜竊被送上法庭。細心的法官通過其“母親只有36歲”的供述發現了這一疑點,并查清他的真實年齡,避免了錯判和重判,挽救了兄弟倆的前途。

  對淮安區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來說,一起案件的審結,意味著大量的幫教和回訪工作的開始。

  小許去年剛滿14周歲,正值人生的花季,卻因犯投放危險物質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小許在少管所的生活改造牽掛著法官的心。一年來,法官們三次探監,給他送去學習課本、生活用品和鼓勵關懷。今年中秋將是小許刑滿釋放的日子,少年庭法官為他準備了一份“秘密禮物”--一家愿意接收他繼續讀書的學校。

  小許能夠繼續學業,得益于該院爭取愛心校(企)支持,成立的愛心就學(業)基地。基地自去年11月掛牌成立以來,至今已接納10名學生,組織技能培訓4期,100余人參加。

  魅力普法  分享愛

  2012年12月3日,淮安中學大禮堂氣氛熱烈。由淮安區法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全區中學生“與法同行”知識競賽場面趨于白熱化。

  “請聽題: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多少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搶答開始。”主持人話音剛落,2號臺吳承恩中學的選手第一個搶得答題權。“16周歲。”答題的同學胸有成竹。“回答正確,加10分。”場下掌聲一片。

  自2010年起,由該院主辦的“與法同行”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已經舉辦了三屆。三年來,參賽學校由六所高中擴大到全區所有初、高中,競賽活動得到了區關工委、教育局、團委等部門的關注和支持。

  中學時代是青少年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黃金年代,為了讓他們分清美丑、善惡、是非,少年庭法官精心選取典型案例,編成劇本,以模擬法庭的形式,讓學生演繹身邊人、身邊事,加大校園普法力度和深度。這種形式耳目一新,內容避免枯燥無味教育方式,讓學生看后意猶未盡。三年來,該院組織實施由學生參與的模擬法庭9場次。

  潘恒球,“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江蘇省十佳普法宣傳員”、淮安區法院特邀普法員。他和少年庭法官們一道,進校園、走街坊、說法治,《逃學》、《一個中學生的早戀》等普法小故事受到學生和群眾的熱捧。

  該院在新浪網開設“青少年維權之窗”微博,通過一條條維權信息,一個個典型案例,于無聲間向廣大青少年傳遞法制文明。被微博帶火的還有普法微電影、微故事、微畫冊等。少年庭法官正著眼明天,緊跟潮流,探索“智媒體時代”的青少年維權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