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全國模范法官群體中的杰出代表,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基層法官,又一次代表基層法官與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面對面商討國是,聆聽和傳遞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人民司法事業、人民法官隊伍的關懷和期望。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的第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就與江蘇代表團150多位代表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燕萍在審議發言中,當面向總書記著重介紹了所在的靖江市人民法院專門針對涉及民生領域的糾紛案件開辟綠色通道、建立巡回法庭等新做法新探索。

  這位來自扎根、奮斗在基層法院的全國人大代表,與總書記交談時說,“開辟綠色通道后,我們對這些民生案件優先處理,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去年12月,有83名民工通過法院集體討薪,我們三次找來企業負責人,動之以情,曉之以法,以最快速度化解糾紛,最后讓農民工兄弟拿到工資高高興興回家過年。”總書記聽了點頭表示贊許,肯定這些做法回應了群眾合理訴求,有利于化解社會糾紛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總書記認真聽取該代表團代表們發言后強調,要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同步提升。

  總書記的“回應了”和“有利于”的贊許,是對人民法院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進一步指明了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學發展方向和目標,也表達了黨和人民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更高要求和殷切希望。近幾年來,人民法院立足“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扎實有效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多渠道、多形式開辟訴求糾紛綠色通道,注重和優先審理好民生案件,積極回應了群眾合理訴求和百姓對司法服務的關切與期待,致力于探索一條有利于化解社會糾紛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便于百姓求訴解紛的案結、事了、人和的人民司法之路。從探索建立多元解紛機制到構建大調解格局,從“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的審理方式到“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確立,從坐堂問案、被動應對到走下法庭、深入群眾、服務前移、審判管理創新、建立與民生案密切相關的各種綠色通道、不斷推出和完善司法為民、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等工作方法的轉變,從化解矛盾單兵作戰到聯動解紛機制的日益完善和逐步發力,從司法服務滯后、司法服務質量與人民群眾期望值不對等到“能動司法”、“三個提升”的論證、提出、實踐和推進,都直觀地承載著人民法院努力實現“回應了”和“有利于”的探索、奮斗、發展、正確履職之踏實前進步履。

  人民法院回應群眾合理訴求,有利于化解社會糾紛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奮斗追求從不停止,突顯與時俱進。不久前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上,王勝俊院長代表最高法院向全國法院提出努力實現人民法院各項工作新發展的具體要求,概括為“抓好'六個深化'、實現'六個提高'”。具體內容就是要深化能動司法,進一步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水平;要深化社會管理,進一步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水平;要深化文化建設,進一步提高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的水平;要深化“兩項活動”,進一步提高法院隊伍素質整體水平;要深化司法改革,進一步提高法院工作科學化水平;要深化監督指導,進一步提高基層基礎建設水平。人民法院新一年的工作思路,與中央提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與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今年“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工作方針,都是高度一致的,都是大局之務。

  在回應群眾合理訴求,有利于化解社會糾紛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人民司法事業發展進程中,人民法院任重道遠。我國正處在堅持科學發展、穩中求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起點上,人民法院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新形勢下的新考驗和新挑戰,面對更為艱巨的“回應”和“有利于”這一重大歷史使命。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同步提升,人民法院一定要把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和殷切希望化作司法實踐的巨大動力,必須繼續圍繞著更好地“回應”、更加地“有利于”這個方向和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忠實地踐行以“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立足新起點、邁出新步伐,為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