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將舉辦主題為“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努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職”的網絡訪談。三位在地方法院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結合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中國人大網記者:中國人大網的網友黃晨灝請問陳燕萍代表,近段時間來,一些學者提出司法斷案與網絡民意毫不相干,并再次重申“司法獨立性”原則,請問網絡民意能代表整個社會的價值訴求嗎?在司法實踐中是否考慮網民的利益和感受?你認為開通網上收集民情、輿情的通道需要作哪些改進?

  陳燕萍:這個問題是目前網民比較關注的問題。網絡民意是現實民意在網絡上的延伸,對于推動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完善政府公共管理、促進民主政治進步具有積極意義。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網絡成為了民意最大集聚地,但是相對于我國的總人口數而言,網絡民意是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能簡單地認為網絡民意能代表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2009年4月,最高法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意溝通工作的意見》,強調法院的審判必須尊重民意,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民意溝通,推進司法民主。這一舉措無疑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也是人民群眾實現參與司法的重要舉措。

  在現代社會,民意深刻地影響到立法、執法和司法。司法活動必須高度重視民意,但審判的依據只有法律和證據,民意不能作為審判的直接依據,只能作為一種考量的因素。要正確處理網絡民意與審判獨立的關系,就必須構建兩者之間的良性的互動平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構建法院與網絡民意的良性互動平臺,如剛才汪夏代表提到的公眾開放日、視頻直播、網絡建設等等都讓民眾走進了法院,了解我們法院,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我們在堅持法律的獨立審判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我們的民意。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在審判過程中,也一定要把握司法獨立與民意干預的度,樹立司法越獨立民眾越信任司法理念的同時,加強民意對司法的有效監督。

  人物簡介:

  陳燕萍:女,中共黨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歷任江蘇省靖江市越江法庭書記員、助審員,八圩法庭助審員、審判員,江陰園區法庭審判員。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女法官”、“全國十大法治人物”、“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將其確定為全國重大典型,發出向陳燕萍同志學習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