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記者冒著嚴寒,來到通州法院興仁人民法庭采訪,只見一個個來法庭打官司的農民,來時臉上帶著愁容,走時溢著絲絲笑意。法庭庭長周錦明感慨地說:“法庭身居農村,面對純樸的農民,作為法官應該善待他們。”
  這個法庭有6名法官和2名書記員,每年審理的案件涉及農民兄弟的占80%以上,有贍養案件、離婚案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案件等。去年夏天,當地某鎮政府在轄區內將485畝土地擴建為工業園區,此事涉及到附近4個村民小組的100余戶農民。鎮政府雖然事前已將補償款給了農民,但農民們認為他們的補償沒有完全到位。因此,2600米的基建圍墻遲遲不能完工。案子到了法庭后,周錦明庭長率領全庭人員頂著烈日前往實地調查,感到鎮政府有些工作沒有做到位,特別是補償標準偏低。于是,說服鎮領導按照有關征用土地和拆遷標準補償給農民,又邀請鎮領導挨家挨戶耐心聽取意見,只要農民提出合理的要求,又能辦到的,當場拍板,一時辦不到或不盡合理,設法解釋,求得農民的信任和諒解,幾天下來,法官們臉上都曬脫了皮,但大家全然不顧。農民們被法官的真情打動了,說:“為了我們,你們大熱天趕來不喝一口水,不要一分報酬,真是難為你們了。”此案不僅得到了圓滿解決,還樹立了人民法院在農民心中的位置。
  庭長周錦明經常對法官們說:“在基層法庭,作為一名法官,除了具備必需的法律知識外,還要真情對農民,善于交朋友,這樣農民才能把你當親人,向你掏心里話。”對此,興仁法庭的每個法官都盡心盡力。丁某和張某是同組村民,去年,村里將原泥渠改為水泥渠,縮減了渠的寬度。原先緊靠在渠道旁的張某住宅就騰出了一片空地。村里明確規定,空地歸丁某使用。張某卻不依不讓,無理在空地上種上莊稼和堆放磚塊。丁某不僅種不到這片空地,就連原先進出的路也給堵住了,兩家鬧得不可開交,村里多次出面調解無效。案子到了法庭后,法官郁娟把雙方當事人叫到一起,拉家常似的傾聽雙方意見,接著又分別做工作,最后,使雙方各自承認了錯誤,握手言和。
  興仁法庭的法官們對待本地農民是這樣,對待外地來的農民工同樣關懷備至。春節前夕,庭里接到一個求助電話,34名安徽籍外來農民工將包工頭團團圍住,眼看就要鬧出人命,獲悉此情后,周錦明庭長帶領全庭人員火速奔赴現場,原來,34名外來農民工從年初來到通州,幫助包工頭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活,一分錢都沒有拿到,多次催要未果。情急之下,農民們采取了過激行為,揚言不給錢,就拿包工頭開刀,法官們分頭做農民工和包工頭的工作,法庭責成包工頭立即籌集款項,然后將雙方叫到一起。當34名農民工在凜冽的寒風中拿到自己掙的血汗錢時,感動得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緊緊拉著法官的手說:“我們這些外來農民工舉目無親,你們法官就是我們的親人。”

      

 
文章出處:轉載自江蘇法制報
文章作者:張寬明、陸圣斌、余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