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春節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法院信訪接待室來了一老一少,老人說是要見王法官。去年,老人因家庭糾紛來到棲霞區法院,告自己兒子未盡贍養義務。在王法官的調解下,如今自己不僅生活有了保障,兒子每個月還給他零用錢,子女都很孝順。這次來找王法官,一來想跟王法官說說心里話,二來表示感謝,給王法官拜個年。然而老人哪能想到,他要找的王法官因肝病復發于去年12月27日永遠離開了他一生熱愛的崗位。
  老人要見的王法官,就是南京市棲霞區法院立案庭法官王益群。王益群在自己25年的司法工作中,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1979年,在教育系統工作的王益群調入棲霞區人民法院,開始了法院工作生涯。那一年他32歲。1998年,在歷經派出人民法庭副庭長等審判崗位后,王益群走進立案庭,擔負起法院信訪接待工作的重任。一干就是六載。
  王益群常說,信訪接待情系兩端,一邊是百姓的信任,一邊是法院的威信。他對人真誠,幫人解難,取信于民。
  2003年9月底,三位年過七旬的老太太同時來到法院接待室,請求法院增加生活費,否則她們將一起進京上訪。可是三位老人既無訴狀,又沒有任何證據,來自不同家庭的她們向誰討要生活費,一時看起來都是個疑問。王益群穩定下老人們的激動情緒,通過耐心的傾聽、提問,搞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三個老人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邁皋橋開了個茶水爐謀生,1992年區房產經營公司曾經口頭承諾,只要她們讓出場地配合開發,每人每月可以獲得50元生活費的補貼。后來因為物價上漲,三個人多次找到房產經營公司要求增加生活費,卻未能如愿。眼見著年事越來越高,老人最終走進法院,希望法官為她們做主。王益群一邊安慰幾位老人,一邊電話和區房產公司取得聯系,告知對方信守諾言的利害關系。王益群的熱心說法,使得房產公司認可了老人反映的事實,當即表示同意增加生活費,具體數額待研究后確定。幾年沒有解決的問題,眼看就要激化的矛盾,在王益群曉之以理的溝通說服下,一個小時便出現了轉機。
  服務經濟發展,落實沿江開發中糾紛案件的快速反應處理機制,是棲霞區人民法院著力抓好的重頭戲。對于熱點問題和敏感案件,申訴信訪工作的慎重果敢處理,成為把握審判的第一關。2003年11月6日,棲霞區堯化街道吳邊村15位村民走進法院,要求解決拆遷中的問題。村民們七嘴八舌反映他們的遭遇,有人還揚言“區法院解決不了,就去市里、省里,不行就上中央,直到解決為止”。王益群接待后首先安撫了大家的情緒,通過仔細詢問得知:因為15家農戶沒有參加公益勞動,吳邊村擅自從15家拆遷戶的安置費中扣除了1萬元。王益群當即和村支書取得聯系交換意見,告知對方扣除拆遷安置費的做法不妥。村支書明了了村民的合法權益,表示將退還已經扣除的拆遷安置費,而對公益勞動費則另行征收。一起眼看就要發生的上訪事件被圓滿解決,村民贊嘆,領導肯定,同事好評,王益群“四兩撥千斤”的接待藝術換來了雙贏。
  這些年來,勞動爭議、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成了法院案件受理的熱點,婚姻、房產糾紛也上演著一幕幕家庭悲喜劇。作為立案的第一道關口,王益群在指導訴訟中傾注了對弱者的關愛;作為信訪接待的交流窗口,王益群又在詮釋著司法為民的理念。在訴求法律者的來訪記錄中,有遭遇晚年坎坷的老人,也有初嘗人生艱辛的孩童,王益群用一支筆記錄下他們的期盼,用一顆心幫助他們戰勝困難。
  2003年8月11日,棲霞區靖安村村民胥某滿臉傷痕地來到法院立案庭信訪接待室,悲憤下要求狀告丈夫對她的虐待。30出頭的她在2002年和丈夫經歷了一場離婚大戰,由于她不同意離婚,壞了丈夫和“第三者”結婚的“好事”,就曾遭到丈夫等人的毆打。2003年8月10日中午,胥某下班回家吃飯,丈夫又口出狂言:我想給你吃就給你吃。話音未落又是一頓毆打。這位柔弱女子的頭部、面部軟組織多處挫傷,忍無可忍下終于鼓足勇氣,帶著醫院的病歷來到法院,要為自己討一個公道。王益群用保護婦女的法律規定給胥某撐腰“壯膽”,并提示對方注意收集諸如目擊者證言等證據,并保存好醫院的拍片和診斷書,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究虐待者的責任。在王益群的人性化關心下,胥某感受到多年來無從享受的親情溫暖,不再為生活的顫音而埋怨哭泣。
  棲霞區法院立案庭周庭長心里裝著王益群的“數字秘密”:近三年來,王益群共接待來訪咨詢群眾7115人次,指導訴訟近1400件,處理來信119封,訴前調解10起,執行備案登記16件,幾年來接受電話咨詢則是不計其數。

 

 

      

文章出處:轉載自人民法院報
文章作者:薛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