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少年庭自2010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積極做好庭前教育和庭后延伸工作,多次被命名表彰為“青少年維權崗”,該庭庭長被授予“十佳社會媽媽”稱號,讓一個個迷途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依法辦案遠遠不夠,必須飽含真心真情、積極主動地尋求挽救孩子的最大可能性。”該院少年庭庭長認為,少年庭法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要遠大于所肩負的法律責任,需要少年庭法官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需要滿懷著愛心和責任心去完成案件之外的延伸工作。

  開展審前調查

  審前調查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少年刑事審判工作中所倡導實施的一項改革措施。為使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與社區矯正工作有效銜接,2011年,儀征法院與市司法局、市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于聘請未成年被告人審前調查社會調查員的通知》,聘請全市13個鄉鎮、辦事處所屬的53名大學生村官擔任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審前社會調查員。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和優勢,確保審前調查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將對后續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工作起到促進和幫助作用。

  “其實是個乖孩子,一時糊涂犯下大錯。事發后,學校老師也說比以前變得更老實了。這事對孩子影響很大,高考中有幾門不理想。”大學生村官小李在高中生小馬的審前社會調查表中鄭重地寫道。原來,在校高中生小馬受“哥們”慫恿,采用撬鎖等手段盜竊電動自行車四輛,涉嫌盜竊罪。庭審前,儀征法院派“社會調查員”小李積極走訪了小馬的父母、鄰居、班主任等多人,最終使小馬適用非監禁刑,進入社區矯正。庭審結束后,小馬認真地對法官說:“我一定好好改正,不辜負那么多人的期望。”

  引入心理咨詢

  為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和矯治工作,2011年,儀征法院少年庭已將心理咨詢引入審判過程,由專業人員對需要幫助的未成年犯提供心理輔導,借助專家力量,從心理、情緒、性格等方面入手,幫助未成年人深挖犯罪根源,解決心理問題,恢復心理健康,增強法庭教育的效果,有效落實少年刑事審判“教育、感化、挽救”方針。

  2011年1月17日,對于剛滿17歲的王某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教育和監管,王某與姐姐因在舞廳與他人發生矛盾后心存不滿,而后糾集他人進行斗毆,由此觸犯法律,構成聚眾斗毆罪。開庭前,法官特意安排了心理咨詢師與王某面對面傾心交談,對王某開展心理疏導。走進法院,沒有想象中高高在上的審判席,沒有不茍言笑的法官,迎接自己的是一個大圓桌和幾個笑容和藹的法官,大家圍坐在一起,就像在家里聊天一樣,王某輕輕松了一口氣。心理咨詢的大姐姐從成長環境、生活狀況及接觸的不良信息等角度,幫助王某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啟發他深刻反省。在心理咨詢師的疏導和幫助下,王某認識到其行為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危害和傷害,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實施輕罪封存

  少年庭在少年刑事案件審理中拓展新思維,推行新舉措,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未成年人保護優先”為原則,在對未成年犯回訪之時,都會送達“輕罪記錄封存權利告知書”,告知其輕罪記錄封存的條件和程序以及成功封存其輕罪記錄后將不會因曾經犯罪而受到社會歧視。這為未成年人“無痕”回歸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朱正是在迷航中看到了這盞明燈,向法院申請輕罪封存。其實,每每想到2008年那個不算寒冷的初冬夜晚,小朱就嘆息不止。為了幫“哥們”出氣,小朱和幾個朋友一時意氣與他人挑釁斗毆,在大排檔里用塑料凳將他人頭部砸傷。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接到小朱申請后五日內就其做了資格審查并決定受理他的申請,進入考察程序進行考察。市中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的工作人員考察得知,小朱在學校期間表現良好,學習也很努力,還參加成人高考考上了某農業大專。隨后,在2011年4月1日儀征輕罪記錄封存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評議中,小朱成為了儀征市首批被宣告封存犯罪記錄的人員,摘掉了“少年犯”的帽子。

  儀征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感慨地說:“尋釁滋事、聚眾斗毆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像小朱這種偶爾參加一次打架,判決后表現很好,通過自己努力考上大學的孩子,同意對其輕罪記錄封存。”

  啟動輕罪記錄封存以來,儀征共有17人向法院提出了申請,在審前調查、公開聽證和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法院對14名未成年人輕罪記錄予以封存入卷。是法官用愛心為那些迷航少年們點亮了希望的明燈。

  避免交叉感染

  儀征法院少年庭一貫重視未成年犯判后工作,充分發揮未成年犯幫教在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方面的突出作用,為避免交叉感染,組織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對在押未成年犯給予更多的關愛與幫教。

  清明節,帶領三名失足少年祭掃烈士陵園,讓他們在烈士陵園這一座特殊的學校里受到靈魂的洗禮;組織少年犯到市福利院義務勞動,鼓勵他們重樹信心,以實際行動回報家人、社會的關心和幫助;定期到看守所回訪少年犯,用法律知識規范他們的行為,用親情友情溫暖他們的心靈,用關心愛護引導他們的人生,潛移默化教育感化少年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去年年底,小趙剛從儀征市看守所出獄就急急地走進儀征市人民法院找“法官媽媽”。少年庭庭長高興地拉住小趙的手詢問他的生活和今后的打算,給小趙發放生活補助金和法制教育書籍,勉勵小趙從今天開始要告別灰暗的過去,重塑未來,盡可能多學法律知識,多掌握一技之長,重新樹立融入社會的信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小趙流下感恩的淚水,哽咽著說:“法官媽媽,我再也不會像原來那樣不懂事了,我一定好好做人,繼續讀書,爭取找個好工作,做個好人。我一定不讓法官媽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