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虛假訴訟案件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呈逐年增加趨勢。在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現狀下,虛假訴訟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可能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這幾年處理的虛假訴訟情況看,案件類型面相眾多:

  面相之一,通過偽造借據提起虛假訴訟。民間借貸作為一種直接融資渠道,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以借貸糾紛為由提起訴訟亦屬普遍。在民間借貸關系中,“借據”系法院認定借貸關系是否存在的直接證據,但“借據”的非正式特點決定了其易偽造性。因此虛構借貸關系或虛構還款證據是虛假訴訟案件中較為典型的手段。

  面相之二,離婚案件中虛構債務謀取不當利益。此類案件占虛假訴訟案件的比例較高,其主要特點是財產糾紛案件的被告方同時也是離婚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司法實踐中,既存在夫妻雙方以假離婚的方式,逃避一方個人債務的情況;又不乏在離婚訴訟中,夫妻一方以虛構個人債務的方式,企圖讓自己多分得財產或令對方多承擔債務的情況。

  面相之三,企業通過虛假訴訟轉移資產。虛構債務或抵押等擔保物權,由虛假債權人提起訴訟,通過訴訟手段在企業資產進入破產分配程序前對之進行轉移,從而達到規避債務的目的。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此類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

  面相之四,通過確認房屋共有關系謀取拆遷安置利益。原、被告雙方為親屬關系,一般由原告提供一份雙方簽訂的“協議”,請求法院確認原告為登記在被告名下的訴爭房屋的共有人,被告一般稍作辯駁后均認可原告的訴訟請求,并同意與原告達成調解協議。此類案件涉訴房屋一般都被納入拆遷范圍,根據房屋所在地拆遷政策,要按套、按戶進行補償,當事人通過被“納入”共有關系后,可以據此獲得補償。

  面對種種虛假訴訟,近年來,江陰法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從“四個規范”著手,全力打擊虛假訴訟:

  規范當事人身份的審查。在立案過程中查清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親屬關系或者單位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等。對當事人涉案數量以及涉及第三人利益情況等進行查詢,查明有無虛假訴訟的可能性。對涉及財產的案件,如當事人放棄財產或者對之設定債權債務的,必須審查該當事人是否有其他在審在執的案件,防止其利用調解達到轉移財產、惡意逃債的目的。

  規范訴訟代理人的行為。2010年初,江陰法院聯合公安、司法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訴訟活動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規定》,對涉及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及代理人,一經查實,即將其納入虛假訴訟黑名單,對涉及該主體的案件加強審查,對曾經參與虛假訴訟的公民代理人,取消其代理資格。

  規范民事訴訟證據的審查。對雙方串通偽造,可能有損國家、集體、公民合法權益的證據予以排除。江陰法院要求法官加強對證據的審查,即使是原、被告陳述高度一致的事實,仍要當事人提供必要的證據,并嚴格審查,不輕信當事人的自認。

  規范對虛假訴訟行為的懲戒。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發現當事人有虛假訴訟嫌疑的,讓其做出承諾或制作筆錄,并告知其法律后果。對于一些情節嚴重、影響惡劣并涉嫌刑事犯罪的虛假訴訟案件,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