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市中院在金湖法院召開全市法院司法規范化建設推進會。會前與會人員用了近一個半小時時間集中觀摩了金湖法院規范化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從司法環境、法院文化、技術裝備,到規范管理、運行機制、審判質效一路走一路看,所見所聞處處讓人耳目一新,既給觀摩者帶來創建“實體”的渲染,又為探訪者留下創建“績效”的感悟。在這里我們以見聞的形式,記錄下該院司法規范化建設的幾個片段,看看該院是如何實現創建工作由量變到質變。

文化興院

現代化的法院基礎設施是法院精神文化建設的載體,根據構筑法院文化物化“平臺”的要求,該院著力把各種文化元素滲透于基礎設施建設、走進干警的心靈、融入審判活動,寓文化于司法之中,實現法文化的物化。

遠觀該院審判綜合大樓,恰似一架齊整穩重“天平”,凸現司法機關的角色定位;審判樓正面的翠柏叢中鑲嵌著“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八個大字,彰顯人民法院的性質和司法宗旨;東南面巋然于一尊青銅獨角獸雕塑,寓意著執法者剛正不阿、執法如山;西南面“清正亭”,在供人憩息的同時感悟“情、理、法”的真諦。全院6445平方米的園林地帶,奇花異木錯落有致、蜿蜒曲直的碎石小道、數十盞高低不一亮化燈,構成一幅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辦公區、審判區走廊上懸掛著29塊法學格言、警言警句掛匾,既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又起到警示效果。榮譽室、院史陳列室、圖書室、展覽長廊、法院文化墻等設施,積極營造具有法院特色的文化氛圍,漸次滲透,潛移默化,時時處處對法官進行著追求公平正義、崇尚法律文明的文化洗禮,教育、引導廣大法官樹立“三個至上”的司法思想,規范著每個人的司法禮儀、坐立言表的行為標準。

科技強院

1111,全市基層法院首家標準化科技法庭在該院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該院現代化辦案技能和信息化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科技庭總投資200余萬元,建筑面積600平方米,200余個旁聽席位,擁有先進的舉證系統、控制系統、影像系統和信息系統。以往庭審中涉案證據靠人工傳遞,而且傳遞范圍只能在審判人員、公訴人和原被告之間,如今各種證據可以通過庭內兩個150英寸投影屏幕進行全面展示,方便庭審舉證和證據的現場質證、印證,大大提高了庭審的質量和效果。庭審大廳內部設有6個攝像鏡頭,分布于不同角度,有利于庭審監控和預警處置,并且可以進行庭審全程錄像,提高法官庭審能力考評的實效性,同時庭審現場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系統,與院領導辦公室電腦連接,院領導坐在辦公室里既可以對庭審過程進行監督,也可以“遙控”指揮庭審。

在規范化建設中,該院堅持信息化建設優先原則,以信息化促進規范化,在完成省市縣和基層法庭四級聯網的基礎上,相繼建成了綜合消息系統、網站信息系統、公告電子顯示系統、觸摸屏查詢系統、電子簽章系統,實現了庭審記錄電腦化、文書傳遞電子化、審判管理信息化。

管理護院

以管理促規范,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該院按照前瞻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標準,制定了20多個配套性規定,對審判工作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監督管理。在審判流程上,根據立案信訪、審判執行、結案歸檔、質量評查、考核獎懲、評估利用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要點,制定了審判流程節點管理辦法,并且完善了審判質效指標長效管理機制,把質效指標貫穿于個案審理的全過程,案件審理到哪個程序,質效指標就跟蹤監督到哪里,實行周督辦、月評析、季考評制度。同時把結收案比、調解率、執結率、案件發改率、案件投申訴率等關鍵性質效指標,作為考核部門和法官業績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的結果記入法官業績檔案,作為評先評優、晉職晉級的主要依據。為確保制度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該院還制定并實施靈活的激勵政策,一是重獎審執工作中的有功人員,給那些工作平庸,只求安不思進的人員造成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迫使他們見先思齊,爭先進、創一流。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及時重用德才兼備,績效突出的人員,以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氛圍。今年該院先后重獎了19人,提拔重用了12人。

質效樹院

各種文化元素的漸次滲透陶冶了干警的精神情操,物質裝備提升了現代化辦公、辦案水平,科學管理增強了全員的質量意識和目標意識,規范化建設在該院形成了良性互動,并結出了豐碩成果,1-11月份,在收案同比上升115.40%、審執人員同比減少2名(調離法院)的情況下,審執工作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審判質效指標在全市法院綜合考評中一直保持領先位次,其中有四指標在全省法院排名第一,實現了規范化建設由量變到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