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是急診室的醫(yī)生,負責治療婚姻家庭中的疾病,工作原則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即將破裂的家庭。”

 

“女同志的特點就是心細,加上長期從事這個工作,對人的觀察比較準確。比如有的男同志煩躁時,我遞上一根煙,他們會很驚訝,接下來的工作就相對好做一些了。”

 

“我以前做過老師,也在政府機關待過,認識的人比較多,有的人一過來就認出我是沈老師,關系近了,說的話他們也聽得進去些。”

 

這些“調解語錄”的作者名叫沈彩珍,現在是蘇州相城法院人民調解辦公室兼職調解員,負責調解婚姻家庭類案件。沈阿姨曾經做過中學老師,后來又當過副鎮(zhèn)長。憑借著多年誨人不倦的教育經驗和機關工作的豐富社會經驗,她懂得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可以從人的神態(tài)、用詞、語氣中看出心里的想法,而這些特長用在法院調解工作中正合適。

 

懂得生活的老師和阿姨

 

 

80后小夫妻吳磊和夏妮是由中專同學發(fā)展為戀人的,二人的感情基礎不錯。可結了婚,特別是生育了2個兒子以后,因為經濟較為拮據,丈夫又長期加班,二人經常發(fā)生爭吵。吳磊覺得妻子不懂得體諒自己,故意挑起矛盾,忍無可忍之下向法院起訴離婚。

 

原來,他們的小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開銷較大。吳磊在園區(qū)一家企業(yè)上班,夏妮在小超市打工,每月工資不多。為了多掙錢養(yǎng)活一家老小,吳磊經常主動加班。而夏妮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是典型的小孩子脾氣,覺得丈夫婚后根本不像以前那么體貼了。于是經常在丈夫下了夜班之后吵鬧不休,弄得吳磊身心俱疲,二人關系越來越僵。吳磊一氣之下搬離了住處,在外面租了房子。

 

沈阿姨接手案子后,一眼看出問題的關鍵在夏妮身上,她要好好地以阿姨的身份開導開導這個小丫頭,同時,她還請吳磊的父母以及夏妮的一位要好的堂姐一起幫忙做工作,而這位堂姐是沈老師的學生。

 

從二人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有感情的,于是沈阿姨把吳磊為全家生活多掙錢等想法細細地講給夏妮,指出她目前的做法很讓人傷心,作為母親、妻子,她要學會體貼、主動關心丈夫,徹底改變自己,看能不能挽回老公的心。比如,每天老公下班前,準備些牛奶、面包、小吃等夜宵,讓他體會到妻子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

 

聽堂姐說兩天后就是吳磊的生日,沈阿姨建議夏妮挑一個老公喜歡的蛋糕,帶上兒子,找一個浪漫的咖啡廳,全家一起過一個溫馨的生日。末了,還不忘提醒她某品牌的蛋糕比較好吃。

 

一周后,本來已對妻子完全失望的吳磊給沈阿姨打來電話,說老婆不僅給他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在生活上也開始體貼,收斂了任性的脾氣,準備過幾天就來撤訴。

 

擅于調解的長輩和大姐

 

74歲的陳好婆一家住在黃橋鎮(zhèn),兩個兒子都是辦企業(yè)的,經濟上完全可以負擔老人的生活。可去年老人卻住到了娘家的一個侄子家,還一住就是大半年,兒子們怎么不管她了?

 

原來,多年前兄弟間曾經達成協議,母親的四間房給老大,也由老大來贍養(yǎng)。但一段時間之后,老太和大兒媳之間產生了嚴重矛盾,轉而向小兒子求助。二兒媳向來與大兒媳不合,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她可不干,無奈之下老太只得央求兒子們在老房旁邊造了一間一個人住。十多年后,小房間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老太只能另找地方搬出去。

 

因贍養(yǎng)老人造成的家庭矛盾也是沈阿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情況。“往往子女越多,越是沒有人肯承擔,特別是兒子容易受老婆的挑撥。這個案件里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兩個兒媳身上。”找到癥結后,沈阿姨通過一位學生做中間人,分別對兩個兒子進行了調解工作,又以過來人的身份重點對兩位兒媳分別進行了勸導:大家都是女人,也會變老,將心比心想一想,自己老了以后怎么辦?大家都是父母,現在的行為都是小輩的榜樣,希望兒子也這樣對待自己嗎?大家都為人妻,把老人安頓好了,丈夫也能一心撲到企業(yè)上,經濟條件好了其他問題都好解決了,何樂而不為呢?一番話說得兩位女士對這位大姐欽佩不已。

 

在沈阿姨的再三勸說下,兄弟間最終達成協議,陳好婆住到大兒子家,小兒子每月貼300元,加上失地農民每月500元的養(yǎng)老補貼,老太的生活也算有了保障。(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