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邳州尚未撤縣立市。那一年,我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到邳縣人民法院民庭工作,我還是個剛滿周歲扎著羊角辮的黃毛丫頭。

邳縣人民法院沒有現在林立高聳的樓房,它只有一個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整整齊齊列著一排紅瓦房,安安靜靜地駐在邳縣青年東路上。房內的陳設更是簡單,一臺茶幾,兩張沙發,四張桌椅,夏天吊扇吱吱呀呀,冬天擺個煤爐取暖。全院開庭只有一個法庭,庭審記錄上密密麻麻地爬滿手寫的鋼筆字。

家離單位不遠,每天父親都帶著大檐帽,穿著整潔的深藍色制服,騎著二八自行車去上班。小小的我也常常坐在那輛二八大杠上,抬起頭總能看到父親略帶胡渣的下巴和神采奕奕的眼睛。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辦公設備還很落后,父親就是靠著自己兩條腿和他那輛二八大杠跑遍了鄉間的每一條小路。父親說,鄉里的條件很艱苦,院里的人也很少,但是大家同吃一鍋飯,同談一個案,每天過得都很快樂。老百姓很樸實,他們打心里信任法官,配合法院工作。

父親為法院奉獻了大半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長大后,毅然確立了當一名法官的理想。2002年,通過了司法考試,2005又通過了公務員考試,沿著父親走過的道路,我也踏入了邳州市人民法院的大門,續寫了我家兩代人與邳州法院的不解之緣。

1992年,邳縣人民法院更名為邳州市人民法院。隨著時間的推移,法院的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法院的建設及改革也在大踏步地向前進。邳州法院的辦公地址由老城區的青年東路遷到了新城區的銀杏大道,原先的一排紅瓦房也換成了八層的現代化辦公大樓。

訴訟服務中心、科技法庭、12368訴訟服務熱線、網上司法拍賣,智慧法院的建設重新書寫了法院的歷史,為群眾訴訟敞開了一扇又一扇大門。所有的業務庭也都配備有自己的車輛,幾乎所有的外出送達辦都做到了“以車代步”,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辦案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各個法庭也配備了高清攝像和開庭直播系統,所有庭審活動都可以進行同步的網絡直播,方便群眾監督。執行局建立了執行指揮中心,法官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對被執行人財產的查詢和控制,司法拍賣全部在網上公開進行,不僅省去了高昂的拍賣費用,還使得整個拍賣流程公開公正透明。如今,每一個案件的裁判文書都需上傳至中國裁判文書網,向全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質詢。隨著司法公開、信息化的建設,現在的辦公室都安裝了空調,配備了各類辦公設施,從立案到結案的各種材料、數據都可以在網上查到,近幾年,智慧法院建設步伐加快,新增添的“左看右寫”功能極大地方便了法律文書的書寫。

我2005進入法院工作后,歷經了審監庭、審管辦、官湖法庭、民二庭、執行局等諸多部門,從一個跟隨法官開庭做筆錄的書記員,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員額法官,從當初一個字一個字的書寫記錄,到如今熟練的敲擊鍵盤,從當初的一頁一頁的翻閱法律典籍,到如今的一鍵搜索,法院的變化其實就是整個社會變化的縮影。

有時,我也會牽著父親的手,帶著父親來到新建成的法院參觀,向他敘說網絡給辦案帶來的各種便捷,以及法院這幾十年來的各種巨大變化,父親總是充滿好奇的聽著看著,從他紅潤慈和的面容上,我又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父親騎著自行車去上班時的那雙神采奕奕的眼睛,里面充滿了對新時代生活的美好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