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堅強堡壘”

??記全國人大代表劉玲到時堰法庭探訪“訴警對接”

 

 初冬的一天,天高氣爽。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十佳”律師劉玲,應邀來到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時堰人民法庭視察工作。

   在驅車前往的途中,劉玲告訴筆者,中央及省市媒體曾多次對時堰人民法庭司法為民的事跡作過報道,尤其是他們獨創的“訴警對接”方式非常有影響力,她很想了解一下。

   走進臨水而居、建筑別致、環境優雅的東臺市法院時堰人民法庭,面對法庭會議室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獎牌,庭長趙建東如數家珍地向劉玲匯報了法庭能動司法、主動創建“訴警對接”的心路歷程:

   時堰法庭所轄的四個鄉鎮,自古以來經濟、文化繁榮,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民間滋生的各類糾紛日趨增多,以2005年至2008年為例,四個鄉鎮發生的涉及治安、交通事故糾紛由873件上升到1915件,增幅率達21.9%。所在的公安派出所在接處警后,因調解無法律效力等因素不能案結事了;而人民法院受不告不理原則制約又不便直接介入處理此類糾紛,往往因一件糾紛,牽動全村(鄉)的現象時常發生,對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產生較大影響。

   “要切實解決公安‘無奈’、法院無法處理的大量紛爭的實際問題,整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效資源,構建‘訴警對接’機制,乃是快捷、便利化解紛爭的可行選擇!”時堰人民法庭的干警集思廣益、破天荒地提出了這個“構想”。

   一石激起千層巨浪。東臺市法院、公安局對該庭的創新做法不僅予以充分肯定,而且給予全力扶持。隨后,根據民法通則、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有關規定,他們聯合出臺了訴警對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具體明確了依法接處、調處民事糾紛、指導轄區人民調解等4項工作,明確了訴警對接工作的6項內容及其方式和要求,并規定在公安基層所隊的調解室加掛訴警對接工作室,作為法院相關審判庭、人民法庭固定巡回審理點。

   新機制催生高效率!“掛牌3個月,案件調撤率上升21%”。兩樁真實而感人的案例讓劉玲感動不已:

   今年5月初,溱東鎮居民王某騎摩托車時被鄰市一輛貨車撞倒,眼睛受傷,經送鄰市搶救脫險后,因資金不到位,眼球摘除術不能馬上實施。醫院明示眼睛不能及時手術極易引發并發癥,隨時可能危及生命。人命關天!東臺溱東鎮交巡中隊得知信息后,隨即與法庭磋商報主管領導批準,立即啟動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先予執行措施,指導受害人現場起訴、法庭當場立案并完善相關手續,同時前往鄰市直接從保險公司賬戶上先予執行5萬元交付受害人。受害人獲救了,及時在眼科醫院作了手術,排除了生命危險。受害人王某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托人在縣城制作了一個牌匾,并由家人攙扶著親自登門到法庭致謝,感謝法官給了他新生。

   趙某與朱某因離婚糾紛已經第四次走上法庭。趙某的前三次訴訟均被駁回,心里很憋屈。被告朱某,是遠近有名的“犟骨頭”,幾年前為土地使用權的事和鎮里鬧僵了,幾次赴省上訪。這次再次走上法庭,雙方鉚足了勁,情緒相當對立,欲為有爭議的110多萬元的共同財產搞個“魚死網破”。

   法官老丁承辦了這樁案件的審理,為查清雙方財產狀況,經當事人申請,他先后查詢了東臺、靖江、無錫等地50多家銀行網點。多次組織雙方協商,上門分頭做工作,有時剛找了原告又找被告,受饑挨餓是家常便飯。年過半百的丁法官以一腔赤誠深深地打動了雙方,雙方劍拔弩張的情緒消失了,一月后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一起曠日持久的家庭糾紛從此了結。雙方逢人就說:“是法庭的法官給了我們生活的勇氣,是他們為我們掀開了新的一頁。”

   訴警對接,架起了司法為民的“連心橋”。該庭四年辦結案件近2140余件,沒有一件信訪,省、市人大和法院盛贊他們是“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堅強堡壘”。多么好的人民法庭,劉玲在視察中被感動,當她離開法庭與法庭干警道別時說:“人大和法院贊你們是‘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堅強堡壘’,非常貼切,你們在國家經濟大發展、社會大繁榮的背景下,堅持科學發展,貫徹人民法官為人民的使命,發揮能動司法作用,為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身為人大代表,我真誠地向你們致敬,你們不愧為‘司法前沿的堅強堡壘’!” (王成玉 黃 穎)

 

20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