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人民法院報社、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共同主辦的“人民法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理論與實踐論壇”在南京舉行。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張軍,江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弘強出席會議并講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周玉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忠厚三位大法官做了主題發言;來自法學界、實務界代表近120余人參加論壇。

  與會代表圍繞人民法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思路和模式、路徑和載體、體制和機制、人民法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與司法規律、能動司法的關系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討。

  張軍強調,法律是全體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有全社會共認共識的制度權威。人民法院通過訴訟程序,運用司法手段依法妥善處理社會管理中產生并訴至法院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既是科學發展問題,也是社會管理問題。人民法院要立足審判本職,大力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

  張軍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各類社會矛盾凸顯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和理念也不能充分適應經濟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當前我國社會管理領域所承受的各種考驗,雖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和必然反映,但在我國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發展、由發展中國家向現代發達國家過渡的“高風險”時期,更需要我們加強研究,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做到科學、從容應對。

  張軍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憲法原則。法治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一種治理方式,真正難的是落實、是實施,是逐步形成自覺的法治思維,即真正形成依據法律管理國家和服務民眾的思維方式。社會管理法治思維的核心是,管理者受法約束,管理者依法管理。無論是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看,還是從當前社會管理工作本身要求出發,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并強化落實法治化的社會管理,是當代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必然選擇。

  張軍要求,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司法審判機關,要立足司法審判本職,著力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執法辦案是人民法院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司法的職能作用和獨特優勢,促進依法管理社會,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發展完善,人民法院大有可為。一要嚴格依法裁判,分清是非曲直,引領社會管理法治化方向。司法的目的在于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人民法院嚴格依法裁判中所彰顯的法理和法治思想,必將或振聾發聵或潛移默化地影響、引領全社會及各不同社會主體的思想和行為;二要運用司法政策,促進社會和諧,將法治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管理實踐中。單純強調“依法辦事”,就案辦案,不重視矛盾化解,不僅無助于法治的落實,也會使社會管理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實踐已充分證明,人民法院在司法政策指導下依法司法,對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三要著力于能動司法,促進依法管理,推進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堅持能動司法,既是對“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的落實,也是為人民法院在法律實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架起了一座連接暢通的橋梁,更是也為堅持法治的落實拓寬了渠道。各級人民法院在通過能動司法參與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要大力教育、啟發、引導廣大法官立足司法審判工作,依法、積極參與和促進社會管理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