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291015分,江蘇省沭陽縣法院立案大廳。

對話人:孫其華,立案庭副庭長,負責信訪接待。趙登榮,法警大隊副大隊長。

趙:“老孫,你還是上醫院檢查一下吧,病可不能留在身上啊。”

孫:“沒事,老趙,我就是有點頭痛。今天來訪群眾這么多,還是等等再說吧。”

下午240分。對話人:孫其華。陳士軍:立案庭老庭長。

陳:“老孫,你的氣色不大好,趕緊到醫院瞧瞧吧。”

孫:“明天就要到北京接訪了,我手里還有很多事沒處理完。再過一會兒吧。”

下午440分。對話人:孫其華;錢增楚,立案庭信訪接待員。

孫:“老錢啊,我這一走,可能又得一兩個月。家里這攤子事,就交給你啦。記住,接待當事人千萬要細心、耐心、熱心,不管當事人有多大火氣,千萬不要和他們發生爭吵啊。”

錢:“你就放心地去吧,我也是個老同志了。”

下午5時, 院領導安排專車送孫其華前往醫院診治。途中,因病情加重,不幸以身殉職。他和同事錢增楚說的“兩個千萬”成了留給世間最后的遺言。

孫其華,中共黨員,1982年從部隊轉業到沭陽縣人民法院。這位在法院工作26年,在信訪戰線上一干就是十年的老兵,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信訪工作崗位,終年54歲。

“孫大哥對俺們從來都象親人一樣,從沒跟當事人紅過臉,當事人也從來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陳士軍是沭陽法院立案庭老庭長,他和孫其華既是同事,也是相知多年的老朋友。談到孫其華的遽然離世,陳士軍聲音哽咽。他指著孫其華生前坐過的那張桌子:“老孫每天早上六點多鐘就來了,打好開水,準備好杯子。因為這時候有的來訪群眾已經等在立案大廳外面了。”筆者問及老孫每天的工作量,陳士軍說:“每天至少要有上百名群眾來訪,有的來訴訟打官司,有的來咨詢法律問題,還有的就是找個熟人問個道,但老孫從來沒有嫌煩過,即使當事人情緒波動很大,他也非常耐心地解釋安慰,直到當事人滿意地離開。”

今年5月的一天下午,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分別來到沭陽法院立案大廳。孫其華面前的桌子上放著兩部電話,兩位老人一個耳朵有點背,一個情緒很不好,因此他們拿起話筒,聲音都很大。這時候情緒不好的老人生氣了,指著那個耳朵背的老人說,你沒見我打電話嗎,干嗎那么大聲?那個耳朵背的老人也不甘示弱,說難道我的事情不重要嗎?你為什么不能等我打完了再打?兩位老人摔下電話吵了起來。

這時候,孫其華笑瞇瞇地站了起來,分別拉著兩位老人的手說:“兩位老哥都不要生氣,你沒有錯,你也沒有錯。錯的是我,是我不該把兩部電話放的這么近,害得你們老哥倆吵架。這樣吧,你們倆一個用電話打,一個用我的手機打。”

這樣一來,兩位老人倒不好意思了,他們對望了一眼,又同時轉向孫其華,撲哧一下笑了。他們誰也沒有用孫其華的手機,就桌子上的電話互相謙讓起來。

采訪中,筆者感觸到:孫其華能夠妥善處理好每一起來訪群眾的矛盾,并不是他特別“有本事”,而是因為他對群眾有著親人般的感情。

2006年臘月的一個早晨,孫其華正在接待信訪群眾,忽聽門外臺階上撲通一聲,起身一看,原來有個衣著破舊的男子暈倒了,頭部鮮血直流。他趕緊找來紗布為此人包扎好傷口,又攔下一輛三輪車,將其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傷者醒來后,孫其華為他端來了一大碗熱騰騰的餛燉。經了解,傷者叫趙登良,家境非常貧困。妻子在一次車禍中喪生,肇事者因無錢賠償,法院判賠了幾間老房子。趙登良天剛亮就趕到法院準備申請拍賣該房屋,因起得太早,未吃早飯,又加衣著單薄,趙登良又冷又餓,竟栽下了臺階。

孫其華對趙登良的遭遇深為同情,單獨向院領導作了匯報。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孫其華多方找人協調,將幾間老房子變賣了二萬元現金,解了趙登良的燃眉之急。

200896,記者費了很多周折找到趙登良家。趙登良拿出兩張自己受傷時拍的照片,指著照片上的自己:“我頭上的紗布是孫大哥幫我包扎的,孫大哥對俺們從來都象親人一樣。他從沒跟當事人紅過臉,當事人也從來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可是現在,俺再也看不到他了。”

即使是精神有些“不正常”的智障者來訪,孫其華仍然付之以誠心、熱心。家住偏遠農村的古老漢早年喪妻,好不容易把獨生兒子拉扯大,成了家,兒子媳婦卻不愿贍養他,還經常對他非打即罵。古老漢因此精神憂郁,整天神神叨叨的。一天他找到沭陽法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孫其華,并請孫其華幫自己寫個訴狀,說要告倒兩個“小狗日的”。孫其華笑著拍了拍古老漢的肩膀,說:“這個事情就交給我了。”下班后,他騎上自行車,載著古老漢找到古的兒子媳婦,給他們講了很多做人子的道理。又嚴肅地告誡他們,如果不盡贍養義務造成一定后果,必然會遭到法律的治裁。

就這樣,古老漢的生活有著落了,他也認上了孫其華這個“老朋友”,經常搭車到縣城,找孫其華絮叨絮叨。而孫其華也從來沒有嫌棄過他,總要給他倒上一杯熱開水,和他拉拉家常,逐漸解開了古老漢心里的疙瘩。孫其華病故后,古老漢來到孫其華的辦公桌前,坐在那兒止不住地流淚:“好人啊,好人,你怎么這么快就走了呢?”以后古老漢再也沒有來過法院。

“孫其華不是法律科班生,但他未被任何信訪案件難倒過,他辦事認真,也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

曾經有一個自稱“老革命”的七旬老漢,因解放初期與一個有夫之婦亂搞男女關系,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后,這位老漢背著被包數十年四處上訪,訴說“冤情”,很多單位都把他當成“難纏戶”。孫其華接訪這位老漢后,留下他的電話號碼,說一星期之內肯定給他答復。

孫其華費盡周折,查找到塵封數十年的案卷。通過對案卷分析,并找到當年審理該案的離退休老同志了解情況,知道了案件的原委和判決依據。他又細致研讀了當時我國有關刑法規定和黨的政策,認為法院對老漢適用的刑罰在當時具有普遍性,是歷史條件所決定的。他約來這位老漢,從各個角度耐心解釋,終于做通了老漢的思想工作,使其徹底息訴罷訪。

“孫其華不是法律科班生,但他未被任何信訪案件難倒過,他辦事認真,也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這是孫其華的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作為一個80年代初的轉業軍人,孫其華對于審判業務可以說是個門外漢。他沒有進過大學講堂,但他千方百計擠出業余時間自修,先后拿到了法律專科、本科文憑。他更注重審判實務的學習,只要一有空閑,就閱讀《人民法院報》、《中國審判》等報刊,邊讀還邊對重點篇目圈劃、摘抄。孫其華去世后,同事和家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找出了每摞捆成50公分高的四大摞書刊,幾乎每頁都有圈、劃的痕跡,有的地方還寫上自己的觀點。此外,還有五本審判經驗剪貼和七本記得密密匝匝的學習筆記。孫其華的這些遺物,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人民法官高尚的精神追求。憑著這種鉆的精神,他在較短時間內成為法院審判、執行、信訪等各方面工作的強手。特別在信訪接待崗位上,孫其華從來沒有被難到過,同事和當事人稱他為“問不倒的孫其華”。

前些年,沭陽縣扎下鎮扎口村是一個“官民矛盾”較為突出的經濟薄弱村。該村干部未經民主議定,將近百畝土地承包給他人栽樹,激起了群眾強烈不滿,218名村民集體上訪,到法院狀告村委會,并組織策劃赴京上訪。當法院派人前去調查情況時,少數村民不但不配合,反而將警車玻璃砸壞。孫其華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主動向院領導請求處理這一棘手案件,查閱了大量相關案例,制定了周密祥致的調解工作方案。

孫其華和另一名同事換上便裝,騎上自行車,在崎嶇的田間小路上走了兩個多小時,找到了扎口村幾位村民代表,了解到村委會未經法定程序擅自發包土地的經過。幾天后,孫其華和同事再次來到扎口村,找到了村組干部,向他們透徹地講析了有關村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法律規定,指出了村委會擅自發包土地行為的違法性,說得村組干部們頻頻點頭。又過了兩天,孫其華和同事第三次騎車來到扎口村,參加了該村的村民代表大會。會上,村干部向村民們道了歉,并主動撤銷了侵犯群眾權益的發包合同,依照民主程序重新對該塊土地進行了發包,贏得了群眾熱烈的掌聲。

孫其華三下扎口莊,不但平息了即將升級的上訪事件,還給當地干部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知識課,維護了當地的團結與穩定。

“做人,永遠是那么樸實、平和、清廉,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的良好節操。”

徐俊臣是保安公司分在沭陽法院值勤的保安,與孫其華同在立案大廳工作。時間長了,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去年春節前的一天,孫其華把小徐叫到辦公室,拿出500元錢遞到他的手里。說:“快過節了,這是院領導的一點心意。”小徐有些不相信(保安的工資福利都是公司發的),錢收下后,又側面問了其他保安和院里的會計,得知院里并沒有發這筆錢,堅持要把錢還給孫其華。孫其華動情地說:“老弟啊,你家里困難哥又不是不知道,就算哥借給你的,行不?”

有一段時間,小徐老是心事重重的樣子,孫其華就關心地問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小徐把兩口子關系不和、愛人鬧離婚的事告訴了孫其華。孫其華為此專門買了東西到小徐家去了一趟,以老大哥的身份把小徐的愛人勸回了頭。丟掉思想包袱的小徐工作干勁更大了,不久一位當事人上訪,剛進立案大廳的門,就被小徐看出了不對勁兒,從他的棉衣里檢查出一瓶劇毒農藥。原來這位當事人為了達到不離婚的目的,想以死向承辦法官“表態”。由于小徐工作認真負責,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發生。

對那個要死的當事人,孫其華經了解得知,該男子是一位農民。因平時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又沾染賭博惡習,妻子同他吵鬧不見悔改,一怒之下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

了解事實真相后,孫其華將夫妻二人召集到一起,對該男子說:“你連死都不怕,還怕過不好日子嗎?”在孫其華的耐心歸勸下,丈夫當面向妻子認了錯,表示了悔改的決心,妻子見丈夫是真心認錯,也撤了訴,夫妻一同回家去了,再也沒有鬧離婚。

很多人只知道北京的美麗和繁華,卻不知到北京接訪是件“苦差事”,由于孫其華行事認真謹慎,縣政府每次都把他作為進京接訪的必選之人。尤其是黨的十七大和近三年兩會期間,孫其華接訪的地段都在中南海、福壽街一帶,他以自己“當過兵的”為“借口”,堅持多值班,值夜班。他先后去首都7次,最長的一次待了兩個多月,卻一回沒到景點轉悠過。在孫其華留下的照片資料中,我們總算找到一張他在天安門前與同事們的合影。

走進孫其華家簡陋窄小的院落,給人最明顯的感受不是簡樸,而是清貧。房間內沒有一件新式家具,甚至連沙發也沒有,電視機是十四寸黑白的,吃飯的桌子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用的小方桌。也有醒目的,那是墻上掛的“清風、蓮潔”等字畫,臥室的床上,還整整齊齊地疊放著孫其華保存完好的、當兵時穿的衣物。

孫其華把廉政紀律視為鐵紀,從不越雷池半步。他曾對愛人王玉蘭說:“萬一有當事人找上門來送禮,別說送的東西不能拿,就連門都不要讓進。”正是心中有了“金科玉律”,孫其華做人始終坦坦蕩蕩,清廉如水。

孫其華的愛人早年下崗,最近才辦理了退休手續,這位和丈夫相濡以沫近30年的城鎮老職工,言談中無法淡忘喪夫的傷痛。唯一欣慰的是,兒子成材了,現在江蘇省高院工作,這是孫其華夫婦畢生心血澆灌的結果。

“做人,永遠是那么樸實、平和、清廉,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的良好節操。”這是中共沭陽縣委一位主要領導對孫其華的評價。

潑灑真情為百姓,美名長留在人間。孫其華因公殉職的噩耗傳出后,人們都很震驚,追悼會那天,熟悉的、相識的、未曾謀面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鄉親、百姓??1000多人冒著瓢潑大雨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含著悲痛的淚水向這位人民的好法官致敬,為他送行……沭陽召開孫其華事跡報告大會那天,聞訊的群眾紛紛趕來,坐位不夠,禮堂的走道上、門口都擠滿了人,聽著孫其華生前的事跡,大家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孫其華以自己滿腔的熱情和無私的愛,把好事做滿了他生命的旅程。

孫其華走了,帶著對立案信訪工作的無限眷戀,帶著對群眾厚重如山的愛。

孫其華走了,他那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正激勵著世人。

孫其華走了,他那“生為事業,死為眾生”的誓言正演變成千千萬萬個人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