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長在常州審判庭端坐著,當事人及代理人在前黃鎮,通過顯示屏遠程對話,庭審順利進行,輪到誰發言,畫面隨之切換過去,當事人猶如身在現場。正是基于群眾的需求,常州中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遠程審案便民舉措,以群眾喜愛的方式回應民意表達機制取得的成果,實現法院工作與群眾需求的雙贏。一年多以來,常州中院立足于有求必應,著手于建立完善民意表達機制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努力實現法院與群眾直接、貼心、有效對話。

 

走進群眾,傾聽老百姓的心聲

 

為切實了解群眾迫切的司法需求,自2008年以來,全市法院一把手定期深入企業進行走訪,主動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法律難題。2009年年初,中院姜洪魯院長帶隊走訪了江蘇常松集團等重點企業,詳細了解在企業金融危機中遇到的難題和急需的司法服務。常州中院結合全市基層法院深入企業搜集到的訊息,整理編輯了《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必讀》3000冊免費發放給全市企業,編寫《服務企業三百問答》贈送企業,為企業提供詳細、明了、行之簡便的法律服務樣本。在服務金融企業座談會上,法院積極聽取各方意見,認真梳理,出臺“服務金融企業十項承諾”,切實幫助金融企業解決司法需求。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網民通過網絡表達心聲成為一個巨大的民意釋放平臺。為廣泛傾聽民意,全市法院建立了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制度,建立網絡閱評員隊伍,高度關注與法院審判工作相關的社會輿情,針對社會老百姓反應較多的、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網絡帖子,及時整理,定期刊出《輿情分析》,認真加以梳理,了解民情民意。中院姜洪魯院長每天都登錄常州熱門論壇,瀏覽關乎法院的帖子,對于《輿情分析》每期都閱覽或閱批,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傾聽老百姓的心聲,了解老百姓的司法需求。

 

服務群眾,建好多種對話渠道

 

“姜院長:您好!在您的親自過問下,欠債人(被執行人)上海某公司拖欠兩年多的欠款終于追回來了……我們深為感動!謝謝您了!當事人李文昭。”

 

這是近日常州中級法院院長姜洪魯在院長電子信箱里收到的一封感謝信。當事人李文昭的這封表揚信,透著真情和感激,姜洪魯院長看完后,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拿出了院長信箱辦理登記本,在李文昭案件那頁上寫上批注,“……望執行局在工作中更加地努力,取得更好的群眾滿意度。”寫完后,姜洪魯院長不由回想起2個月前李文昭一封信,但那是封投訴信。因被執行人將其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一個80歲的老太,公司地址也轉移到一所破屋內,因此公司再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作為申請執行人,李文昭眼見執行陷入困境,無法兌現。情急之下的李文昭無意間看到報紙上公布的法院郵箱,便半信半疑的寫了一封投訴信。沒想到的是,姜洪魯院長很快便回信,并督促該案在克服重重困難后得到執結。

 

自出臺《關于建立和完善民意表達機制的若干意見》以來,常州法院注重強化落實,建立完善了“院領導接待日”制度,領導干部與其他基層單位掛鉤聯系制度,同時開通院長電子信箱、網絡民意直通車、“信訪110”等,切實加強院領導與企業和普通群眾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企業和普通群眾的“第一信號”,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司法政策,滿足企業和群眾的司法需求。自院長信箱開通以來,姜洪魯院長對每個郵件提出的問題都一一作了批示,并責成相關部門盡快處理,并及時予以回復。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暢通申訴再審渠道,做到有訴必理,保證當事人“告狀有門”、冤情能申。此外,常州中院在法院外網網站開通“網絡民意直通車”,敞開群眾民意表達渠道。在此基礎上,積極以開通博客、QQ等形式,增加與網民之間的溝通、互動和對話。

 

呼應群眾,搭建服務群眾機制

 

2009831,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副院長張軍、熊選國實地考察了江蘇省常州市中級法院,王勝俊興奮地指著墻上“便利、有效、低成本”七個大字,連聲說“好”。他說:“你們找準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人民法官為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讓人民群眾從中享受到實惠!” 這個“結合點”、“切入點”便是訴訟服務中心。

 

“原來立個案來回跑好幾趟,今天十幾分鐘就OK了。過去是人難找,事難辦,現在好了,走進一個廳,手續全辦清。”這是當事人最真切的心聲。根據老百姓的反映,每次來法院立案、查詢案件進度等費時費力,增加了訴累。對此,常州中院積極開展調研,通過多種形式與老百姓溝通、交流,20096月,全市法院全面鋪開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以訴訟服務中心新機制為平臺,推進“便利、有效、低成本”訴訟服務,切實惠及廣大老百姓。

 

2009以來,通過民意溝通渠道,不斷了解整理群眾的司法需求。據此,常州兩級法院緊緊圍繞“便利、有效、低成本”,積極探索惠民舉措,以實際效果來縱深推進法院與群眾對話的層面,真正使老百姓在對話中得到全新的司法服務。為此,常州法院注重搭建新機制、新平臺呼應老百姓的司法需求,逐步推進服務廣度、深度。常州市兩級法院積極依托結對共建基地、民調窗口、青少年維權崗等為載體,通過委派法官到基層社區掛職鍛煉、選派法官擔任法治村官、與社區聯合開展法律服務活動、送法下鄉等形式,讓法官深入民間,掌握社情民意,諳悉民風民俗,促進審判工作視角與群眾司法需求的有效對接,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此外,通過開展網上立案、遠程開庭、大力推行巡回審判制度等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訴累,積極推行審務進社區活動,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更好的對話。積極建立案件反饋和回訪制度、深化人民陪審員制度、推行決策聽證制度等,擴大對話群眾范圍。在此基礎上,常州法院建立法院巡視制度,成立巡視組,不定期開展巡視工作,及時匯報巡視民情民意情況,以供決策。

 

常州兩級法院重視加強訴前調解工作,全市法院均成立訴調對接辦公室專門做好、做強調解工作。重視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完善司法救助基金工作,對確有困難的群眾實行緩減免訴訟費,真正體現法院的人文關懷,讓人民群眾感受法院的親和力,使之放寬心胸、打開眼界與法院進行無隔閡對話,互相融合,繪就一副副和美的中國結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