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將構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立體網絡作為參與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涵蓋民事、刑事、行政“三審合一”的立體保護網絡,取得了明顯成效。該院制定的未成年人犯罪社會調查員制度被評為無錫市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工作十大品牌,少年庭也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全省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探索由起:受傷的“花朵”呼喚一體化關愛機制

  “追逐風,追逐太陽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聽著王娟(化名)愉快地哼唱著這首《心的方向》,人們很難想象這就是那個曾經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小姑娘。

  童年時,母親因不堪父親的暴力而離婚出走。父親嗜賭成性,每次輸錢回來后都拿王娟出氣。年幼的王娟受盡了父親的虐待,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父親最終因犯虐待罪被判刑入獄。

  童年的痛苦經歷對王娟身心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她小學畢業后即回家幫奶奶做家務,可是爺爺卻逼著她外出上班。身體的瘦弱、知識的匱乏、經驗的短缺,使王娟很難適應外面的工作。爺爺因此多次咒罵她。心灰意冷的王娟曾兩次自殺,所幸都沒有成功。從鬼門關回來以后,王娟再次遭到爺爺的責罵。

  飽受責難的王娟忍無可忍,在爺爺吃的菜里下了農藥,想要毒死爺爺,擺脫這地獄般的生活。雖然爺爺因嘗出異味而未發生嚴重后果,但王娟卻因一時的沖動,被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了刑。整個庭審過程中,王娟始終淚流滿面。

  王娟的遭遇引起了人們的沉思:悲劇的根源到底在哪?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中,錫山法院的法官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因人身損害或家庭糾紛而身心受傷,又未得到及時幫助和引導,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家庭、社會關愛的缺失是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導因素。

  2010年,錫山法院以涉少民事案件為切入點,開始了對涉少案件社會一體化關愛機制的探索與構思。考慮到撫養費、撫養關系、探望權等婚姻家庭類糾紛及涉及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民事糾紛,除帶有一般民事案件的經濟沖突性質外,還會牽涉婚姻家庭、親情倫理等人身關系,法院立足“溫和、溫情、溫馨”的工作基調,以“及時解決紛爭、修復受損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為主旨,積極摸索符合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調解方法和技巧,逐步形成“五元調解法”:在軟硬件上,構建寬松和諧主格調,形成家庭式的調解氛圍;在主體上,邀請老師和心理學專業人士參與調解,倚“外援”編織通往孩子心靈的紐帶;在方法上,巧用加減乘除法,在調解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引導雙方縮小差距,達成調解;在技巧上,通過眼神或肢體語言,將關注、理解、肯定等情感傳遞給當事人,使其感受到法律的尊重與投入,消除戒備心理;在效果上,一切為了孩子成長,促使案結、事了、人和。

  探索深入:社會一體化關愛機制正式建立

  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錫山法院總結和創新出一系列適合于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制度和原則,如“法官寄語”心理柔性調節法,法企共建“緩刑幫教基地”,未成年人輕罪記錄封存和可定罪可不定罪的盡可能不定罪、可判刑可不判刑的盡可能不判刑、可判監禁刑可不判監禁刑的盡可能不判監禁刑、可輕判可重判的不予重判的涉少案件“四不原則”等機制,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隨著探索的一步步深入,錫山法院越來越感覺到涉少案件社會一體化關愛機制絕非一人一力之事,必須整合黨委、政府和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及資源,解決涉案未成年人在生活、就學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并就個案所反映的突出問題,建立司法保障、各部門協力的綜合預防與管理網絡。

  經多方協調與努力,2011年11月,由錫山區委政法委牽頭,法院、教育局、司法局、團委、婦聯、關工委等聯合制定了《錫山區涉少民事案件社會一體化關愛制度實施辦法》,為社會力量加入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體系提供了操作性規范。

  《辦法》以青少年法律咨詢服務站為平臺,由各部門選派熟悉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熟悉未成年人生理及心理特點、熱心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員,對涉少民事個案組成相應的關愛小組。審理前,法院可委托關愛小組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權益現狀等進行調查,調查報告經庭審質證后,可作為法庭審理的參考依據。審理中,關愛小組成員可參與案件調解,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對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因素予以干預。審結后,法院向關愛小組提供裁判文書,關愛小組可通過調查、回訪等方式,繼續關注未成年人的權益狀況,協助法院督促判決的履行。同時依托社會力量,組織志愿服務,招募在心理、法律、教育等方面具有特長的人員成為志愿者,共同參與未成年人的關愛行動。

  防患未然:多方打造青少年普法的“立體教科書”

  《辦法》實施以來,錫山法院積極行動,主動加強與相關組織和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全方位、多角度地構建起一張涉少案件社會一體化關愛機制網絡。

  錫山加強了與院校互動,堅持以學校為陣地,把握現實環境中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采取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矯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針對職校學生中易發的尋釁滋事、聚眾斗毆及因沉迷網絡而誘發犯罪的現象,錫山法院的法官走進錫山職業電子高級中學、無錫工業技工學校進行法制講座;針對毒品犯罪日趨嚴峻,且已逐漸向未成年人群體滲透這一現象,法院及時開展“禁毒護蕊”行動,組織東亭實驗小學等學生觀摩販毒案件的庭審,并在庭審結束后,與學生就毒品犯罪的法律知識進行互動,為他們遠離毒品、自覺抵制毒品提供正面引導;針對社會頻發的傷害學生事件,與學校聯合開展“危機自救”主題班會,幫助學生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在加強與院校互動的同時,錫山法院走進企業,對企業職工,特別是外來青年務工人員開展了針對性的宣傳教育。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不能通過正當途徑理智處理工作、生活中的矛盾,而常以打架、互毆等方式獲取認可、滿足“自尊”的心理狀態,法院選擇一起聚眾斗毆案件到企業公開宣判,組織企業內青年員工旁聽,并在宣判后通過講評,讓青年員工們明白,生活中為瑣事追逐吵鬧、打架斗毆很可能觸犯刑法,導致嚴重的后果,希望他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以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

  此外,錫山法院針對青少年上網時間長,對網絡熟悉的特點,在新浪網上開通“陽光、法治、空間”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博客,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并進行心理導航、在線答疑和交流互動,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不斷拓展法制宣傳載體,輻射宣傳效果。

  2011年7月,錫山法院與關工委、社區等聯合開展首期青少年暑期法制夏令營活動,通過法律知識競賽、旁聽開庭、游覽古運河等形式,多途徑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培養陽光的心態;到學校、社區進行典型法制案件圖片展,以漫畫形式生動普法;針對特殊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錫山特殊學校的孩子及家長們進行特殊的法制講座,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特殊孩子也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錫山法院院長王立新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幫助和指導他們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不僅是父母、師長的義務,也是整個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藍藍的天,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錫山法院全體干警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