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常州中院迎來了第一次開放日的體驗者,來自常州市鐘樓區、天寧區各街道和社區居委會代表共30人,分別參觀了圖書資料室、訴訟服務中心和科技法庭,并與法官進行了座談交流。

 

南大街社區的先生參觀了中院的訴訟服務中心后,感慨良多,他告訴記者,原來對法院的印象就是莊嚴、公正、平等,但“似乎離得很遠”。今天參觀的綠色通道讓他覺得這樣的“便民服務機制和理念很親民”。特別是聽了情況介紹,感到法院訴前調解很有成效,化解了許多的矛盾糾紛,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諧了社會關系。

 

常州天寧街道的一位同志指著訴訟服務中心特有的標識,高興地說,訴訟服務中心真正體現了“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服務宗旨,一站式的訴訟服務體現既便民、利民,又節省了老百姓打官司的成本。一系列的便民服務措施,實現了“零距離”面對百姓,“高效率”提供幫助,“低成本”解決糾紛。

 

據常州中院有關人員介紹,訴訟服務中心已被作為常州模式在全省推廣。今年以來,為更好地方便群眾訴訟,訴訟服務中心又擴容提速了。天寧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成立“涉訴糾紛調解室”和“人民調解工作室”,依靠社會力量“低成本”分流化解矛盾糾紛。最早開“訴前調解”工作先河的鐘樓法院繼續擴大“民調窗口”的職能,推出了派駐法官的新舉措,在鄉鎮街道設置調解點,由法官輪輪流駐點和特約調解員一起擔當居民身邊的“老娘舅”,把法律服務送到百姓身邊。

 

來自鐘樓區安陽社區的邱銀娣今年74歲了,“我還是第一次來這個法院呢,以前沒來過的。”她說,現在法院的工作“做的細”,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遠程庭審”,“原來打官司要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現在都不用來了,只要在網上就可以看到,就可以把案子解決掉。”

 

網上遠程審理方式是將不同地點分別進行的審理活動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集中,形成一個邏輯上的“同一”審理場所,因此這種特殊而新穎的審理方式,既可以適用于刑事案件的審理,又可以適用于民事、知產等案件的審理;既可以適用于一審案件,也可以適用于二審案件;既可以適用于正式的開庭審理案件,也可以適用于平時的接待當事人等審理活動。

 

據常州市中院負責同志介紹,在部分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居住地距離法院較偏遠時,“網上遠程審理”和傳統的“到庭審理”相比,為當事人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全市兩級法院和8個派出人民法庭均已完成審判法庭數字化改造,并實現了視頻會議及遠程庭審系統的中院——基層法院——人民法庭的三級聯網,在全省法院中率先全面普及“數字化法庭”。

 

以往涉及兩地的案件,尤其是較偏遠的案件,法庭需要原告或者被告方到受理案件的法院才能開庭審理。現在有了網上遠程審案,當事人就不用去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從經濟上也給雙方帶來了較大的好處。

 

在代表們參觀完一樓的智能化法庭之后,法院工作人員還介紹了關于法徽、法錘、法袍等法文化知識。中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朱志賢表示,法院開放日,就是希望民眾能更多了解法院司法工作的渠道,增強法院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也使人民法院能成為法制宣傳基地和法制公益活動場所。開放日每季度一次,主要向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基層組織開放,適當情況下也接受社會公眾的自愿報名參加。每次開放日的具體內容還能根據開放日主題和參加活動的對象進行調整,例如在開學前對學校師生開放,進行青少年法制教育。   陳志強  盧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