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全院干警不足百人的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法院,每年的受理案件數都在以四位數的速度向上激增,2009年在全市8家基層法院中率先突破萬件大關。

 

然而,在2010年第一季度,該院新收案件僅2490件,與2009年一季度4410件相比,減少了1920件,降幅為43.5%

 

在收案數“大逆轉”背后,清河法院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訣?

 

審務超市:調處“雞毛蒜皮”促和諧

 

清河區,地處淮安市主城區。發生在社區的物管、綠地、停車、寵物飼養及贍養、婚姻、繼承等矛盾糾紛層出不窮,這類糾紛約占民事案件半數以上。如何才能把這類糾紛降下來?去年下半年,深受“案多人少”矛盾困擾的清河法院黨組一班人深入轄區內的37個社區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社區里經常發生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矛盾,而且很難調和,動不動就要鬧著上法院。社區里要能有個法官就好了。”

 

調研中,一個社區主任的這番話,讓該院潘昌鋒院長茅塞頓開:“是啊!每個社區配備一名法官,開展定期駐區服務,在開展法律咨詢宣傳活動的同時,既能幫助社區化解矛盾糾紛,又能從源頭上減少訴訟,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嗎?”

 

經研究論證后,社區“審務超市”應運而生。即:在全院選拔37名法官擔任37個社區的駐區法官。逢雙周六下午200530,為社區“審務超市”開放時間。社區群眾可以在這一時間段進入“審務超市”,向駐區法官“采購”與法律相關的各類問題。

 

除規定的開放時間外,“審務超市”還實行全天候電話咨詢服務。在每一個社區,都有一個駐區法官聯系牌:上有法官照片、聯系電話。社區群眾如遇緊急法律問題,只要撥一個電話,駐區法官便會及時地提供溫馨的法律服務。

 

“審務超市”設立五個多月,37名駐區法官現場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共計400多起,包括電話咨詢在內,人均接受法律咨詢50余人次。發生在社區內的矛盾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比例急劇下降,今年一季度收案僅60余件。

 

一份建議:討薪案件少五成

 

從每年12月份起至次年的第一季度,審理農民工討薪案件,成為清河區法院開發區法庭的“主打”任務。2009年一季度,只有6名法官的開發區法庭共審結討薪案件2092件。上到法庭庭長,下到書記員、駕駛員,不僅過不了一個完整的雙休日,而且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累得感冒發燒了,都騰不出去醫院的時間,只能吃點藥片對付著。

 

怎樣才能將農民工討薪案件從源頭上降下來,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法庭的工作量呢?

 

去年下半年起,清河法院黨組便就此問題展開了調研活動。先后深入21個建筑工地開展33次走訪調研,對開發企業及建筑商的資金運行形勢、各工地對農民工工資的發放方式及實際支付情況等,進行深入了解,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清河區法院黨組于11月份向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遞交了一份司法建議。一方面,應建立農民工糾紛苗頭排查機制;另一方面,應建立農民工案件處理協調聯動機制。

 

不久,開發區管委會便出臺了《淮安經濟開發區訴調對接實施細則》。不僅將“定期深入建筑工地,及時排查和調解農民工討薪等多發性矛盾糾紛”,納入社會矛盾調解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還建立了由開發區政法委牽頭,財政、公安、建設、勞動等8家部門共同參與的農民工討薪糾紛聯席處置機制。

 

效果很快顯現。2010年一季度,開發區法庭農民工討薪受案件收案數僅1020件,同比下降51.2%

 

現場開庭:“審理一案”實現“教育一片”

 

“某某新村”,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二十年的歲月洗禮,“新村”已經不“新”。不僅外觀略顯陳舊,而且住戶也多來自四面八方的生意人。物業管理費的收繳成為社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3月初,物管公司將其中拖欠物管費時間較長、數額較多的幾個重點戶告上法庭。

 

清河法院受理該案后了解到,物管也是抱著試探心理打這場官司的。如果贏了,緊隨其后他們將把多達100多戶的業主推上被告席。

 

法院決定將庭審活動移至涉案小區。

 

320,星期六。“某某新村”大院內的市民活動廣場上,懸掛起一條“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庭審進社區活動”大紅橫幅。大紅橫幅下方,審判席、原告席、被告席的桌椅依次排開。

 

“這里要開庭審案了。”八點剛過,活動廣場周邊,坐著的,站著的,便涌來了數百名旁聽群眾。

 

9點整,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庭審活動開始。

 

不一會兒,旁聽的人員便從庭審活動中聽到了案件的來龍去脈,原來被告席上坐著的是因為拖欠物管費的呀。一個小時后,該案得以圓滿解決:原告撤訴,被告補交了拖欠的物管費。

 

庭審結束了,但法官并沒有撤離審判席,而是開展了就案講法,并回答了現場群眾提出的若干生活中經常遇到法律常識。后來,從該社區物管那里傳來消息,該小區中主動交納物業管理費的就多達97戶。

 

清河法院從庭審進社區活動中嘗到了甜頭。該院院長潘昌鋒表示,他們在年內,將在開展不少于百場的類似庭審活動的基礎上,還將開展“精選十部熱點法律,挑選十名精英法官,開展百場法律宣講”活動,努力從源頭上壓降涉訴案件。

 

人民調解:為涉訴案件分流減壓

 

46,清河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大門剛剛打打,便進來8個情緒激動的人,口口聲聲說是來告他們老板的。導訴員按常規將他們引導到了訴前調解委員會。訴前調解委員會,由區法院和區司法局聯合聘請的已經退休且熱衷于人民調解工作的三位老大姐組成。去年一年,她們成功調解案件400余件。

 

在耐心聽取8名當事人陳述之后,陳錦蘭、郁曉琴、王麗華三位調解員掌握了糾紛的基本事實。原來,自去年916日起,來自淮陰區的8名原告應聘到淮安市西安路某自行車銷售公司做組裝及維修工。工作了近3個月后,公司老板突然宣布要解除勞動合同。然而,當8名工人要求給付合同中約定的共計5900元工資時,老板卻跟他們玩起了“太極拳”,不是今天沒錢,就是今天老板出差在外,要么今天會計沒來,催要了近三個月毫無結果。無奈之下,8人一合計便共同走進了法院。

 

調解員當即用電話與被告進行了聯系。聽說自己成了被告,自行車銷售公司老板放下電話便趕到了法院,表示愿意接受調解,并書面承諾在430日前結清所有欠款。一起糾紛,未經訴訟程序便被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