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俺有困難時只打了一個電話法官就立刻到俺家里來了。”宿遷市宿城區洋北鎮趙莊村的農民李大爺滿意地說。這是宿遷市宿城區法院踐行能動司法,創建“化解矛盾糾紛求助機制”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宿遷市宿城區法院以“三個轉變”為切入點,立足于扎根基層,面向農村的工作實際,更新司法理念,增強司法能力,提升司法水平,探索出了一條能動司法的新思路。

 

變被動為能動

 

“你們已經是第三次到我們家來走訪了,真是太麻煩你們了。”一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激動地說。今年以來,宿遷市宿城區法院洋河法庭轉變以往“不告不理”的理念,積極主動地開展法官進村組、進農戶、進集市、進企業、進校園等活動,走到農民群眾的家里和村莊、田頭。他們走訪法庭轄區

90余個村居,發放便民訴訟聯系卡3500

余份,宣傳法律知識,引導農民群眾建設和諧鄰里關系,指導農民群眾在生產經營中的風險防范意識,為農民群眾提供了多方面的司法服務,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了萌芽狀態。

 

為了保障農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答復,該院還探索建立了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糾紛求助機制。他們設立了“人民法庭求助熱線”,向轄區的農民群眾、企事業單位廣泛宣傳,并做出承諾:只要轄區內發生了民事矛盾糾紛,人民法庭隨時做到“有求必應”,農民群眾親切的稱之為“法院110”。

 

變固定為巡回

 

“法官到俺村里開庭,村民都受到了法制教育,真是太好了。”宿城區洋河鎮街南村黨支部書記朱永感慨地說。洋河法庭轉變坐堂審案的被動司法理念,走下審判臺,走到農民群眾的家門口,用人民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最大程度的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他們完善了便民訴訟服務網絡。在法庭轄區的每一個鄉鎮設立巡回法庭聯系點,在轄區人口密集的村莊設立法官駐村辦案聯系點,定期巡回辦案,方便農民群眾的訴訟。他們創新巡回審判新模式,制作了“便民訴訟服務包”,便民訴訟服務包里各種訴訟材料一應俱全,法官在走訪村居社區,調查辦案的時候,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街頭巷尾,一個“便民訴訟服務包”,就可以臨時搭起一個簡易的“審判臺”,就地立案,就地調查,就地調解,就地開庭。今年以來,他們在法庭轄區村莊社區巡回審判

13次。洋河法庭的法官們背著“ 便民訴訟服務包”

走遍了轄區內的村村莊莊,哪里的老百姓有法律需求,哪里就有法官的身影,看到法庭的法官們時常背著“便民訴訟服務包”走村串戶,當地的農民群眾親切地稱呼他們是農民群眾的“背包法庭”。

 

變辦案為宣傳

 

“俺不離婚了,回家以后一定好好地過日子。”宿城區屠園鄉合興村的一對小兩口手拉著手走出法庭,感激地對法官說。這是洋河法庭踐行能動司法理念,運用“寓教于審”的方式成功調解和好的一個離婚案件。為了有效地開展“寓教于審”工作,洋河法庭把“公序良俗”的教育方式引進民事案件的審判程序,創設了民事審判“道德法庭”,在審判案件過程中,專設一個宣講法律、交流談心、引導化解、教育感化的程序,使每個案件的審判工作都成為一次生動的普法教育過程。

 

今年以來,他們運用“道德法庭”和“ 圓桌法庭”的審判方式,成功調解民事案件218件,使調解撤訴率達到了67.92%以上。他們還加大了以案釋法的工作力度,針對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案件,在案發地“巡回就地審理”,并結合案件審理過程,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實現審判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