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看似很長,但卻又很短,我們下一步的工作任務還是安排的很密集的。”

  葉峰,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副院長。

  2011年12月1日,葉峰到泰興虹橋工業園區(虹橋鎮)擔任了鎮黨委副書記,還成為泰興市領導干部“三解三促”活動群眾工作團在該鎮的工作隊隊長。

  “三解三促”,即“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干群關系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活動由江蘇省委統一部署在領導干部中開展。貫徹落實此項活動中,泰州創新組建了由市委副書記孫云為團長的群眾工作團,下屬16個由部門副職擔任隊長的工作隊,群眾工作團辦公室設置在市委政法委,突出“破解發展難題、加強社會管理、推進中心工作”的目標和重點。

  “一年為一個周期。相對集中時間和精力,著力解決一批問題,謀求工作突破。”泰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群眾工作團辦公室副主任惠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從原崗位上“脫產”一年由副院長成為了隊長,葉峰和9名隊員有沒有發生角色轉變?這種在江蘇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干部下基層形式有沒有發揮特色優勢為群眾排憂解難?能不能起到推動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作用?記者來到虹橋鎮一探究竟。

  “我1988年到法院工作,擔任過基層法庭庭長和審監庭、民二庭庭長等職務,兼任虹橋鎮黨委副書記有半年時間了,位置的變化決定了思路的變化。”葉峰所說的位置變化,和其他地方三五天短時間吃住農村的干部下基層形式大不相同,除了作為黨組成員參加法院黨組會外,每天早晨他就到離城區50分鐘車程的虹橋鎮“隊長辦公室”上班。在虹橋鎮,他要參加鎮黨委會,研究參與該鎮黨委的各項決策,享有其他黨委成員相同的表決權。

  葉峰領頭的工作隊還有兩名副隊長以及7名隊員,其中兩人是享受虹橋鎮“正鎮級”待遇人員,兩人是該鎮的大學生村官,其他5人則來自檢察院、公安局、教育局、環保局等部門。“和鎮里其他干部作息時間一樣,他們周六正常上班,周日休息一天,周六保證沒休息、周日休息沒保證,這和原崗位作息完全不同。”虹橋園區工委副書記陳余民說,基層最缺的不是錢、不是權,而是人,一下子來了10個工作隊員,鎮黨委班子都很高興。

  工作隊剛到位一個星期,虹橋鎮就發生了一起外來投資人建設資金鏈斷裂引發的討薪事件。

  “房子建了一半,老總卻跑了,100多人拿不到工資就堵路。”葉峰回憶說,工作隊全部上了,人數眾多就一個一個“過堂”,只要有考勤表的,就保證工資一分都不少,對個別冒領工資又鼓動鬧事的,也做了教育處理。“一個月內事件得到平息,工作隊里來自檢察院、公安局和鎮里的干部在現場直接發揮了作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工作隊參與化解糾紛10起,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4起,還組織了2000名師生參加青少年法制講座等活動,與村干部走訪了12個貧困戶、孤兒、烈軍屬、“五保”戶。

  按團長孫云在2011年11月23日的動員講話表述,群眾工作團定位在“破解發展難題、加強社會管理、推進中心工作、開展文明和諧創建、為民排憂解難”5方面工作。

  在虹橋鎮,工作隊則分成了經濟發展、拆遷征地、矛盾調處3個小組。工作隊還根據要求認真做起了群眾工作調研,中心戶長制運行現狀建設、萬畝良田專題研究、土地流轉和土地機械化耕作、創新拆遷工作模式等成為最關注的選題。隊員們利用自身優勢,先后為該園區(鎮)16個重大項目的環評、安評出謀劃策、提供思路,協助完善項目審批各類手續。

  在副隊長孫躍勤的民情日記中,詳細記錄著工作隊的每一次工作會議內容,文件怎么學習的,走訪調查如何開展的;隊員、大學生村官耿龍建說,原來在一個村,現在是一個鎮,工作范圍擴大了,觸及問題的類型增多了,做群眾工作的視野也變寬了;隊員、縣環保局主任科員朱如明說,原來從部隊到機關很少接觸到村一級的事務,現在則是用實際行動取得大家的好評,給原單位的形象增光添彩。

  “一年時間看似很長,但卻又很短,我們下一步的工作任務還是安排的很密集的。”葉峰告訴記者,根據鎮黨委安排,還有3個重大企業項目審批辦理需要協助,兩個農業項目需要跟蹤工作,多個園區企業勞動用工保險制度需要幫助完善,還要開展矛盾糾紛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三排查”活動,參與拆遷掃尾善后工作協調溝通,還要深入下面的村委會加大“無訪村”創建力度,提高農村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水平。

  “從法院副院長成為群眾工作隊隊長,市里采取這種新形式讓干部下基層,的確可以讓我們能真正沉下心來,在了解基層、了解群眾中,思考該想什么、該干什么。”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