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堅持訴源治理,將多元解紛的單元細化,采取“法官+網格員”模式,不斷優化“法官進網格”機制,助推“無訟網格”創建,通過“法官參與黨群議事會”、執行網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格局,讓司法服務在家門口“落地生根”。截止5月10日,該院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34.21個百分點。

服務力:優化營商環境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淮陰區法院積極扛起抗疫的擔子,48名員額法官前往翔宇電力、凱捷管業等企業開展“法官進網格”戰疫情、助民企專題活動。

“企業經營狀況如何?訂單怎樣?員工生產生活都好吧?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了嗎?有法律上的問題盡管咨詢我們。”民一庭庭長陳國君一到企業,就對企業負責人拋出了一連串問題,還就負責人關心的法律問題進行一一回復。

疫情期間,該院“三項舉措”為企業發展助力:“法官+企業”掛鉤聯系機制,實行專人對接,幫助企業解決司法難題;建立“法官進網格”服務群,實時了解企業動態,對“癥”提供法律服務,讓企業遇到問題有人找、有處尋、有落實;開展“法官進網格”專題法律咨詢、專題法律宣講、矛盾調處等活動,切實將“法官進網格”機制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實際效能。

調解力:助力鄉村治理

調解在“家”中。“我對犯罪的他已經徹底斷了念想,請法院判決我們離婚。”張某在家中向南陳集法庭庭長孫亞峰傾訴,她的丈夫沒有固定工作,網吧就是他的“家”,爭吵打鬧是家常便飯,但張某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一直隱忍寬容,直到丈夫因故意傷害他人被判刑。

成如容易卻艱辛。孫亞峰庭長通過走訪,了解到雙方已分居多年,感情破裂,且二人離婚態度堅決,著實再無修復可能,多次奔波兩方進行離婚調解,從家庭和諧、孩子身心健康、責任與擔當等方面與雙方談心,最終調解成功。

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快速,各種矛盾、糾紛頻發,該院積極探索“法官參與黨群議事會”“法官進網格”等平臺,推動“無訟網格”創建。

杜希榮副院長深入徐溜村,圍繞鄉村振興、道路修繕、農貿市場危房改造與群眾一一探索解決方案;陳曉明法官將360元退賠款送到老伯居住的河堆邊,送錢送到“家”;陳國君庭長與村民團團坐,共同研究制定《居民公約》,為該村社會治理提供司法服務保障......在淮陰區法院,還有很多這樣助力鄉村治理的法官,他們沉心俯身,深入基層一線,讓“網格”治理在鄉村閃閃發光。

行動力:網格化廣覆蓋

“這里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連云港市海州區法院一案件被執行人于某某在你區謝莊村某組某號被發現,請速出警協助控制被執行人。”接到指令后,淮陰區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對接聯系后立即組織干警前往謝莊村,利用屬地優勢、網格員“鋪路”,不到1小時就成功協助海州區法院將被執行人控制。

“被執行人在吳江盛澤鎮某工廠被發現!”,上午11時,淮陰區法院執行指揮中心接到舉報電話,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向江蘇高院指揮中心報告,提請吳江法院協助現場控制。11時20分,淮陰區法院四名執行干警啟程去吳江,經過4個半小時的車程,抵達吳江法院,順利辦理交接手續。被執行人迫于法律威懾,現場履行38500元,并訂立了還款計劃。晚上10時許,冷雨夜,執行干警帶著溫度返程。

在執行工作中,淮陰區法院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員人頭熟、地勢通、消息靈、路子多的“熟人”優勢,融入社會治理、矛盾調解中,并借助執行指揮中心“最強大腦”網絡查控系統、“854”模式運作,全方位、多角度布控被執行人,打通執行難的“關節”。

該院緊緊圍繞執行工作“三升四降”的目標,建立了“執行網絡化管理”的執行機制,推動了執行終端前移,確保執行網格覆蓋面無“漏網之魚”。同時,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和創新執行工作方法,探索將送達納入社會基層治理網格,不斷提升送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