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寫進全會公報。人民法院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參與者,應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以公平正義為目標,努力實現執法辦案更優化。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發揮刑事審判職能,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履行民事審判職責,積極維護人民權益。準確平衡各方利益、暢通權益保障渠道,妥善處理好婚姻家庭、勞動、醫療、保險等民生領域內矛盾糾紛。履行行政審判職責,有力促進依法行政。堅守法律底線,始終嚴肅執法,積極助推“法治政府”建設,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履行執行工作職責,積極兌現勝訴權益,實行執行實施權分權集約實施及流程管理,加強內部監督制約。

 

以依法保障為重點,努力實現服務大局法治化。準確把握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的路徑方式,堅持在法治化軌道上推進服務大局,自覺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為經濟穩中求進提供司法保障。發揮司法在市場主體糾紛中的職能作用,依法服務和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個案裁判,樹立規則導向,開展法制宣傳、司法救助等工作,保障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強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形成行政與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合力,營造自主創新環境,保障創新驅動戰略實施。

 

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努力實現為民司法便利化。以提升親和力和公信力為目標,以規范化建設為主線,推進“門診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規范案件受理、加強接待服務,建設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優化訴訟服務。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深化巡回審判,鞏固完善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土地流轉等類案化解品牌,構建群眾權益快速實現通道。做到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等在多渠道多載體上,全方位全過程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廣泛建立“庭所站點”服務網絡,深入開展“一庭一品”創建工作,強化人民法庭基層一線作用。

 

以源頭治理為關鍵,努力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健全行政糾紛協調平臺,通過聯席會議溝通、行政爭議和解、行政審判年度報告等,推動行政機關執法水平提高。建立全國法院系統首個青少年百萬救助基金,扎實推進QQ幫教、庭審微博、前科封存、心理引導、卡特爾人格測試、法制講堂等少年審判特色工作,推動司法預防功能的實現。通過從個案或類案中及時發現社會治理漏洞,總結提煉后及時向有關機關或組織發送司法建議,并跟蹤反饋,有力推動社會綜合治理制度的完善。通過聘請特邀調解員、司法協理員,選派優秀法官擔任法制副校長,建立法官駐村工作站等形式,廣泛建立了基層矛盾糾紛就地吸附網絡、涉訴矛盾糾紛聯動化解網絡、審判執行工作協助網絡,有效促進基層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