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沭陽法院狠抓基層,夯實基礎,找準基層法院參與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切入點、結合點,形成人民法庭各具特色的鄉村司法服務平臺,源頭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今年以來,該院共新收各類案件15986件,辦結15078件,結收案比98.37%;案件準確率達99.82%,同比提升0.37個百分點;民事案件調解率56.84%,同比上升14.16個百分點;行政案件和解撤訴率60.47%,同比上升20.47個百分點,無訟村居覆蓋全縣農村80%以上。

 

法治宣傳走進群眾

 

“先夫遺留房產起風波,七旬老太將繼子女告上公堂。先夫留下精神病的兒子是否將居無定所……”這是沭陽法院法官馬曉麗,在沭陽電視臺舉辦的《以案說法》節目中向全縣廣大觀眾宣傳法律知識的一個鏡頭。

 

近年來,沭陽法院與縣電視臺聯合舉辦的《以案說法》節目,運用本縣城市、農村典型的案例進行剖析講解,為老百姓解疑釋惑,把法治送進了廣大群眾的心里。

 

沭陽法院為了推進法治沭陽建設,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法治沭陽”問卷調查》,了解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掌握法治沭陽整體情況,問卷調查得到了全縣群眾的大力支持。該院共發放調查表2100份,回收1871份,收集各類意見、建議350余條,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創建活動的中心和重點。同時,院領導帶領審判人員多次走上街頭擺攤設點,接受當事人和其他群眾的舉報、質詢和咨詢,了解、掌握了本院干警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舉行法律咨詢活動,回答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從城鎮到鄉村,從寬敞大道到鄉間小路,每年至少6次的“進鄉村、上街頭;進社區、到企業”的送法宣傳活動,到處都留下了該院法官普法教育的種子。該院先后有12名法官被選任為各中小學的兼職法治副校長,開展了41次形式多樣的校園法治宣傳講座,為青少年送去了法律的春風,在校園留下了法律的陽光,。他們還對困難群眾實行“田頭辦案”、“上門辦案”,通過一系列法治宣傳活動的開展,將法治寫進了群眾的心坎。

 

訴訟調解走村串戶

 

田頭調解:22年矛盾一朝解。今年10月初的一天,沭陽縣耿圩鎮閘西村高正朝來法庭立案,要求處理其與高玉華地界糾紛一事。法官宋軍民經調查了解,高玉華與高正朝兩家并非地界產生糾紛,原兩家地界糾紛已調處完畢,且雙方都予以認可。現高正朝反映的問題其實是雙方土地糾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農村土地屬集體所有,并且雙方素有矛盾長達22年,多次經村、鎮兩級調解,閘西村委會及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案情較為熟悉,耿圩法庭決定請閘西村委會及人民調解委員會與法庭三方調解該案。

 

為了調結這起土地糾紛,解開村鄰長達22年的矛盾疙瘩,宋軍民法官數次來到田間地頭和當事人家中,做雙方勸解說和工作,并請來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一道進行調解。經過法庭、村委會及人民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說服,終于平息兩家積怨,為了以后兩家不再因土地發生矛盾和便于土地管理使用,他們同時積極做好土地丈量工作。法庭將高正朝宅基后高玉華的土地調整到高正朝宅基地以西,也就是從兩家的界址向東確定高玉華新的土地使用面積,重新確定兩家新的界址。雙方已種的莊稼等收割后清理原土地上的樹木,按新確定的土地安排農業生產。經過法庭、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同調解,使兩家長達22年的鄰里矛盾終于得以解決。

 

村頭調解:上訪戶成了守法戶。兩年前,座落于沭陽縣劉集鎮大柳樹村的順達制衣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因該公司所欠債務眾多且關系復雜,導致其部分債務無法實現,因此,權利人文茂盛長期多次到省市有關部門信訪、上訪。該制衣公司是劉集鎮政府招商引資項目,在該公司投產前,劉集鎮政府已投資四五十萬元用于前期基礎建設,一旦該案被執行,將導致政府資產大量損失。更為重要的是,該公司生產期間,總計600多名工人半年的工資全部拖欠,他們大部分是普通農民,經濟條件都不怎么好,分布在周邊鄉鎮二十多個農村,他們擔心一旦案子被執行,將會使自己的血汗錢血本無歸。耿圩法庭庭長徐品認識到,如果該案處理不好,容易激化社會矛盾,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針對此案的特殊情況,耿圩法庭庭長徐品經向院領導請示匯報,得到了院領導的支持。通過院領導與劉集鎮領導多次座談協調,劉集鎮領導表態支持法院執行工作。在法庭主持下,召開了三次公司債權人會議,徐庭長針對此案的特殊性,即該案的執行標的物制衣機器是抵押物,做好其他債權人的釋明工作。通過徐庭長等人堅持不懈地協調,該案被執行成功,權利人文茂盛也主動表示不再上訪。

 

走進田野化解干戈

 

三夏季節,蘇北平原一派豐收景象。沭陽縣華沖鎮官溝村溝西村民小組的麥田里,村干部帶著駐村法官、警官正在現場調處一起“麥收風波”。

 

原來,溝西小組村民朱衛民和周小春兩家麥田毗鄰,因地界糾紛雙方積怨多年,村里多次調處未成。今年麥收期間,周小春搶先一步收清了麥子,等朱衛民再收割時,發現自家麥子被周某多收了一公尺寬,朱衛民一氣之下撥打了110報警。

 

“他偷割我家麥子。”朱衛民指著周小春對警官說。

 

“你血口噴人!我收自家地里的麥子犯什么法!”周小春怒目圓視。

 

警官拉開兩人后,問朱有無證據。朱衛民說他家地界上有根石樁為證。

 

“他胡說,這根石樁是他剩我在外打工不在家時私自扎下的,根本不算數。”周小春據理力爭。

 

華沖法庭庭長方捷,現場與村干部核對了兩家責任田面積,發現兩家麥田中間還多出近三十公分的地。 “這樣吧,多出的地由村里挖條墑水溝,一來便于排水,二來也作為兩家地界,周家超過溝界多收的麥子,按市價作價給朱家,行不行?”方庭長提出調解意見,雙方點頭,風波平息。

 

“多虧法庭和派出所的同志,不然兩家肯定會動粗的。”官溝村支書榮盤志說,全村有1100戶農民、2300多口人,人多地少,每年常因地界糾紛上訪告狀不斷。今年以來,全村無一起上訪上訴事件發生,大事小事村里都調處了。“‘三室一村’做法符合農村實際,我們全村干部群眾舉雙手支持。”

 

榮支書所說的“三室一村”,是指法官工作室、公安警務室、人民調解室與村委會“四位一體”工作平臺。今年以來,華沖法庭與轄區鄉鎮政府、派出所共同制定了《“三室一村”工作制度》,規定法官、警官和人民調解員每月駐村不少于4天,農忙季節實行辦案巡回、治安巡防、基層巡訪“三巡”制度,對于婚姻家庭、相鄰關系及輕微治安案件等糾紛,分工配合,聯合調處,就地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糾紛不激化,矛盾不上交”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