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鎮江兩級法院在積極履職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同時,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做到貼基層、接地氣、連民心,逐步將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引向深入。   

 

大多數市民或許連法院的門檻都沒有邁過,如何縮短法官與群眾的距離?近年來鎮江兩級法院敞開大門,為此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是順應群眾對法院的期待,滿足其合法需要。對此,兩級法院從領導做起,切實做到正人先正己,并在嚴格自律、當好表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樹立進取之心、開拓精神,勇于進取、敢于擔當,努力在解決平安建設、法治建設、隊伍建設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新突破,以更高的標尺、更嚴的要求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日前,揚中法院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法院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措施》,院黨組率先向全院干警作出六項承諾。丹陽、潤州正著手啟動“深化規范司法行為”工作,從點滴事關司法作風的小事改進,形成人人嚴格按制度辦事,按程序辦案的良好習慣,有效提升司法公信,著力維護法院形象。

 

“說到底,就是要讓全體法官干警正確回答‘底氣足不足’、‘銳氣強不強’、‘硬氣夠不夠’的問題!”市中院院長茅仲華肯定地說。

 

事實上,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推進,兩級法院的法官們身段放得越來越低,傾聽群眾意見的態度也越來越誠懇。“越是難聽的真話,越是讓人臉紅的表達,也越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收獲。”市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沈華感慨地說。去年以來,鎮江市人大組織公正司法專項活動評議,市中院領導誠意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監督員、特邀咨詢員、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律師、記者、當事人、基層群眾、網民代表等不同群體的意見和建議。經過細化梳理出的22條意見和建議,確保件件有落實、有反饋、有結果。

 

“為民”既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價值取向,也是筑牢司法生命線的要求。針對法官特別是青年法官,出了校門即進入院門,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對社情民意把握不夠,不善于、不會做群眾工作的問題,市法院在啟動青年法官培養計劃中,將一部分法官放到基層法庭鍛煉,在接地氣中得到成長。來自江西的詹玉萍法官被市中院安排在金山湖法庭鍛煉,一年多時間里,她完成了語言適應、辦案適應、工作快節奏適應的轉變。今年35日學雷鋒日,記者看到她以志愿者身份出現在琴園巷社區,和社區群眾一起參加公益活動。

 

基層法院也在更廣闊的天地與更多群眾融為一體。

 

潤州法院被評為全國優秀法院后,先后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的團體百余個。36,該院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參觀團隊——法院特邀來的楊家門社區 “群眾參觀團”。法院此舉是讓這些基層群眾代表來院“觀一觀”,為法院的審判“挑刺找茬”。74歲的聞建華老人生平第一次走進法院,他認真看了立案大廳、信訪接待室、法官辦公區、審判法庭、院史館、干警活動場館及法院富有特色的啟園。一路走來,“聞建華們”對法院的神秘感消失了,很多疑問無需再問便得到答案。他們在肯定法院工作的同時,還一針見血提出法院的便民利民措施能否力度再加大,變群眾“跑腿”為法官“跑腿”。隨行的紀檢組長王新國表示,群眾呼聲是法院工作前進的動力,將會對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后加以整改。

 

“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群眾是司法活動的親歷者和直接感受者,傾聽意見,就是要聽到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真實評價。京口法院啟動的“四個一百”——領導班子成員與百名干警談心交心、走進百家基層單位企業、走訪百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回訪百名案件當事人的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丹徒法院“郭正英調解工作室”開到了下去高資街道,對涉家暴的婚姻家庭糾紛進行現場調解。

 

訴訟服務中心是法院的窗口,是當事人接觸法院的第一道風景,京口法院精心設置了管轄區域圖,讓群眾一目了然地域管轄。句容法院啟動了包括訴訟服務中心在內的三大平臺建設。開發區法院開通微博、微信,用現代科技打造最便捷貼心服務。

 

“我認為踐行群眾路線不是下鄉到農民家坐坐,不是去社區發發宣傳資料,不是解答兩個法律問題,而是應該將群眾放在心中,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切切實實幫群眾解決問題。”丹陽法院后巷法庭法官趙文杰說。作為一名青年法官,他表示,今后將時刻保持高度工作熱情,做到公正司法,努力讓每一位當事人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貴在行動。目前,鎮江兩級法院正組織力量深入基層,聽取群眾呼聲,改進審判作風,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改起,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不斷健全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進一步打造公正司法長效機制,為廣大群眾謀福祉,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