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作為基層法院司法為民的窗口,處在調處矛盾的風口浪尖,也是化解糾紛的前沿陣地。江蘇省寶應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作用,自2012年以來,先后將全省優秀人民法庭、全省法院首批法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全省廉潔司法示范法庭等三十余項省、市、縣級榮譽收入囊中,法庭工作經驗被江蘇高院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 “小”法官發揮大本領

  2012年11月26日清晨,氾水法庭的值班室里,值班法官王文清剛要休息,就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喂,是王法官嗎?我是鎮政府的老劉啊,張芳帶著家人在大門口哭鬧呢,我們怎么勸都沒用,你快來看看吧!”王文清撂下電話就往外跑。

  一個月之前,葉軍委托包工頭王海對自家的房屋進行翻修重建。施工期間王海患病住院,便將建房事宜委托給任偉負責。隨后,任偉帶著張芳的丈夫沈飛等人繼續施工。11月24日,沈飛在腳手架上施工時,腳手架突然斷裂,導致沈飛墜地死亡。為盡快化解糾紛,從上午8點到凌晨4點,王文清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這不,他剛躺下沒多久又接到了鎮里的電話。

  鎮政府門前,張芳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王文清見狀,趕緊上前勸說起來。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在他的耐心疏導下,張芳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最終帶著家屬離開了鎮政府。

  接下來的幾天,氾水法庭牽頭與地方黨委政府制定調解預案,并落實專人為雙方當事人進行情緒疏導,先后四次召開協調會,引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3天后,張芳拿到了第一筆賠償款。

  拿到賠款后,張芳激動不已:“說實話,剛開始我壓根不相信王法官。一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子能干什么?沒想到他還真有本事!”

  其實,在寶應法院的三個法庭中,像王文清這樣的80后“小法官”就有8人,他們每年承擔了1000多起案件的辦案任務,最多的一年辦案369件,無一件上訴、發改,無一件引發當事人上訪或信訪。

  “我被任命為助審員才一年多,之所以能夠迅速承擔起繁重的審判任務,還得歸功于院里的競賽活動。”王文清說。

  原來,為了提升法庭干警職業技能,寶應法院專門組織開展了“業務大學習大競賽大提高”十大競賽活動,讓干警們在競賽中找差距、補短板、爭上游。在競賽活動的帶動下,法庭干警鉆研業務的熱情空前高漲,業務水平顯著提升。

  □ 小技巧化解大糾紛

  2013年9月7日上午,寶應法院的會議室里,一場題為“如何尋找辦案的突破口”的主題沙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會議室里,干警們濟濟一堂,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我認為辦案也要望聞問切。望,是摸排情況;聞,是把握雙方心理;問,是尋找矛盾焦點;切,是抓住要害解決糾紛。”曹甸法庭法官周建的發言引起了干警的共鳴。正是依靠這“望聞問切”法,周建剛化解了一起棘手的糾紛。

  小張在齊心村經營一家浴室。去年1月,村里因土地流轉需收回浴室,但雙方就補償問題一直沒有談妥。隨后,村委會讓老李帶領村民強制拆除了浴室。看到浴室成為廢墟,小張竟對老李動起手來。周圍村民憤怒不已,紛紛指責小張。

  隨后,小張因打人行為被治安拘留一天,駕駛的小轎車也被村民扣下了。從派出所出來后,小張氣惱不已,于是來到法庭討說法。法庭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周建沒有急于做雙方工作,而是直接去了村里。

  經過走訪,周建了解到,小張在村里經常與人發生爭執,村民對其早有怨言。老李被打一事就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村民的不滿情緒。

  回到法庭,周建將了解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小張。聽完周建的講述,小張陷入了沉思。當天下午,小張找到周建,主動提出去給老李道歉。看到小張登門致歉,老李十分驚訝,隨即表示了原諒??吹蕉吮屒跋?,周建趁熱打鐵,提議讓老李參與協調小張與村委會的糾紛。

  第二天上午,曹甸法庭的調解室內,在周建的主持下,小張和村里很快就賠償數額這一焦點問題達成了一致。在老李等村民的見證下,村里將賠償款交付給小張,小張也主動對浴室進行了清理,隨后將土地交付給了村里。

  依靠這一“獨家秘笈”,2013年,該院三個人民法庭共走訪排查356次,化解糾紛隱患212起。

  “法庭干警常年駐扎在農村,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總結出了不少小技巧、小方法。這些方法看起來不起眼,可是用于化解糾紛往往是最行之有效的。”寶應法院專職審委會委員程堅介紹說。

  □ 小法庭蘊含大能量

  2013年6月3日上午9點,上林村村民李林準時來到法庭,不久前,他曾因一起電信合同糾紛被訴。今天,他再次來到法庭,但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法庭觀察員。他將和其他11名法庭觀察員一起參觀法庭,同時對法庭工作進行評議。

  活動中,12名法庭觀察員先后參觀法庭的訴訟服務站、審判庭、調解室等場所。參觀過程中,李林對射陽湖法庭的“車載法庭”十分感興趣,而他也正是車載法庭的受益者之一。

  寶應法院現有三個人民法庭,下轄12個鄉鎮、轄區范圍1147平方公里、轄區人口69.6萬。雖然法庭已經處在基層法律工作的前沿,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老百姓處在法律的“真空地帶”。

  “怎樣才能更好地為偏遠鄉村提供服務,滿足最廣大群眾的法律需求?”寶應法院黨組幾番思考后認為,只有走出法庭、走近群眾,才能讓法庭服務的范圍更加廣泛。于是,今年初,該院在射陽湖法庭試點成立“車載法庭”。車載法庭以流動警車為依托,組織法官主動深入邊、遠、偏地區,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為此,該院從有限的經費中擠出專項資金,專門配備了用于“車載法庭”的電腦、打印機、標識牌等設施。這些設施配齊后,法官能夠在“車載法庭”上當場完成判決書的制作和發送。

  “我們在辦案中發現,在不少鄉村,訴訟案件類型單一、數量集中。比如在上林村,在同一時間有十幾戶村民因電話費欠費被電信公司起訴,訴訟標的多則幾百元,少的僅僅幾十元。如果我們讓每個當事人都來法庭開庭,無疑會給老百姓增加訴累。于是,我們通過車載法庭到上林村去開庭,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就讓李林等十多名被告與電信公司達成了調解。這樣不僅減少了群眾訴累,也提高了我們的辦案效率。”庭長嵇林說。

  隨后,曹甸法庭和氾水法庭也相繼成立了車載法庭。“車載法庭”的成立,不僅讓更多的群眾接受到了法律服務,也顯著提升了法庭的辦案效率。到目前為止,該院通過車載法庭深入十二個鄉鎮的偏遠鎮村138次,化解糾紛183起,受惠群眾達4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