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開的結,怎么辦?道不清的理,怎么辦?勸不開的架,怎么辦?好辦!就找孫法官!

 

在興化法院,倘若提到孫同林法官,無人不豎起大拇指。“把當事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當事人都像是他的親戚”。這是孫同林法官周圍的領導、同事對他最多的概括評價。

 

1987年,孫同林從部隊專業至興化法院。1990年在積極參加市委組織的200名機關工作人員下農村任職緞煉,孫同林被指派到原沈倫鄉金家村任主要負責人。兩年半的支農經歷,使得他積累了大量的農村工作經驗。他將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基層群眾,掌握第一手情況,有的放矢進行調解,取得群眾信任,笑稱是他的辦案“五大法寶”。“我先和他們拉家常,不僅是就案件談案件,而是要從外圍介入,家里什么事都可以談,有什么解不開的結,解決不了的矛盾都可以告訴我,我幫他們處理。”孫法官笑咪咪的說,“像女兒結婚證沒領,孫子戶口沒上這樣的事,我都能幫他們,告訴他們應該怎樣處理。”

 

“一開始,劍拔弩張,結案時,互謙互讓。”提到前些時候發生在田間地頭的一起民間糾紛,孫同林法官淡笑著一言概括。

 

原告小楊(化名)與被告小李(化名)屬于同一村民組村民,系隔壁鄰居,上世紀九十年代,雙方曾因為土地承包事宜引發矛盾,多年來還因其他一些生活瑣事糾紛一直不斷,怨氣也越結越深。原告小楊有一丘責任田與小李家的責任田緊緊相靠,年前,小楊在責任田里種上了棉花,而小李則在自家田里種上了水稻。而由于棉花喜旱,水稻好水,小李水稻田里的水常常流入到小楊家的棉花田中,頓時,這兩塊責任田變得水火不相容。小楊更是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一紙訴狀到法院,要求處理。

 

考慮到雙方是多年鄰居,矛盾歷時長且尖銳,兩個當事人的責任田又緊緊相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不但矛盾不斷,且容量激化,會影響社會穩定,于是孫同林立即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前往糾紛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實地調解。察看了現場情況后,孫同林首先指出了責任田“水火不相容”的客觀事實,同時本著“遠親不如近鄰”的宗旨,耐心細致地分析利弊,希望大家妥善協商。經過法官、鄉鎮干部分頭做工作,擺事實,講情意,悉心疏導,漸漸地,小楊和小李的態度都有所好轉。經過半天的勸解,一堵冰墻終將融化。“你看看你們,都十幾年的老鄰居、老鄉親了!大家同拜一方土地神,還這么固執,鄉親們都看笑話啦!”孫同林笑著拉起小楊和小李的手,三雙溫暖而厚實的手掌緊緊握在了一起。經過友好的協商,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共同出資,在兩塊責任田間挖上一條排水溝,以解決棉花、水稻“水火不相容”的問題。排水溝通了,兩家人的心也通了。“要不是孫法官傾心調解,我們現在還是生死活對頭哩!”棉田豐收的小楊憨笑著拍著小李的肩膀,語氣里充滿了對孫同林法官的感激之情。而熟悉孫同林法官的鄉鎮干部提起孫同林更是贊不絕口:“孫法官是難得的廉潔啊,我們有難解的法律問題,都是直接向孫法官求救,孫法官是有求必應,可從來不講吃不講錢不講時。現在很少這種人的,有些人專門掐著飯點來。可他呢,工作到了吃飯時間,就說法院食堂有飯,回去吃,從來不接受請吃請喝。但一有工作上的事,就隨叫隨到。”

 

“老孫啊,在法院做事,要公正,要以理服人,要對離婚的不能判別人離婚!”孫同林笑著搖搖頭說,自從妻子迷上了婚戀題材的電視劇,常常從中國婦女最樸實的家庭觀出發,對他反復念叨,要“勸和不勸分。”而對孫同林來說,面對離婚案例,他從不簡單地做出一紙判決,不管是否判決離婚,都會盡力去調解。除了樸實的家庭觀點外,他認為,這時候調解不是為了雙方一定能夠達成協議或調解撤訴,而是為了安撫矛盾激化、情緒激動的雙方當事人,防患于未然,避免給后續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煩。通過一番努力,即使最后出判決也能夠讓當事人理智地接受。

 

竹泓鎮的小云(化名)喜歡賭博,夫妻倆為此經常吵架,但小云總是犯了又改,改了又犯,在外地油田打工的丈夫小峰(化名)無奈之下,將小云訴至興化法院臨城法庭,希望早日結束這段痛苦的婚姻。

 

孫同林法官受案后,了解到原告小峰和被告小云系自由相戀,婚后兩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并育有一個七歲大的兒子,在兩人的共同奮斗下,家里蓋起了三上三下的樓房,小日子過的越來越紅火,讓人稱羨。但好景不長,小云竟染上賭博的惡習,并開始對家庭不管不問,全部心思都迷在了賭博上,每月賭資竟高達四五千元!自此,原本平靜的家庭生活就再也沒有平靜過。“你說,我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容易嗎?好不容易攢了點錢,捎回家里,就是想改善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給兒子補補營養。沒想到,這些錢都堆上了賭桌,流到了賭友的口袋!唉!”漸漸,丈夫便動起了離婚的念頭。

 

了解到兩人的感情基礎較好,在庭審過中,小云悔過態度也較為真誠,孫同林法官趁機從改善原、被告夫妻關系著手,引導雙方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珍惜現在的家庭生活,并從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家庭和睦、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耐心細致的規勸。在孫同林法官的耐心調解之下,小云深深刻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承諾不再賭博,相夫教子,重新做人,小峰也含淚答應再給其一次機會,庭審現場,這對夫妻雙手緊握,淚如雨下,而這起因賭博引發的離婚糾紛案件在終因孫同林法官的堅持以調解和好結案。

 

“有一陣我們轄區出現很多不贍養老人的案子,看到這一家人有個好結局,我心里覺得痛快。”他說,“他長得很兇,但我一點都不怵他!調解法官有的時候也要拿得出!該出手時就出手!雖然有時我們的工作看起來好像和法院無關,但其實息息相關,這樣把一家人調得和和氣氣,也很有成就感。”

 

前些時候,一位老爺子被幾個兒子攙扶著進了孫同林的辦公室,一見到孫同林法官,老人就掙扎著起來要給孫同林跪下:“孫法官吶,難為您給我主持公道啊!”

 

攙著老爺子進來的是他的三個兒子,一家四口和和睦睦,其樂融融。可就在一個月前,他們爺四個見著面還像仇人似的。這仇呢,還不是一般深,老爺子把三個親兒子告上了法庭!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可眼見著老爺子膝下三子,個個壯壯實實,可連個養老的人都沒有。孫同林怒從胸中起,他拼命壓住心中的火氣,向老爺子了解具體情況。原來,老爺子的老伴早在幾年前就去世,留下三個兒子,其中老二被招婿入贅,小兒子尤為疼愛。平日里,提及老爺子贍養之事,老大總是大手一揮:“你平時最疼老小,你老了,他該養你,跟我無關!”而老二則是一臉無奈狀:“你看,我都入贅到老丈人家了,按說老丈人就是我親老子,我不適合再往這邊跑的。”小兒子倒是孝敬懂事,但小兒媳婦不干了:“憑什么你兩哥哥不管,老頭子是你一個人的爹啊!”沒辦法,三個兒子踢起了皮球。眼見著老爺子家糧也快斷了,屋頂也總是漏個不停,實在沒有了辦法,老爺子把三個兒子一下子全都告上了法庭。孫同林當時聽了老爺子的訴說立即撥通了老大的電話。誰知老大聽法院是質問他贍養的事,就把電話掛了。“走!一定要給老爺子解決這事。不能讓老爺子吃沒得吃,住沒得住!”孫同林二話沒說,立即召來了庭里的同事商量。

 

經過走訪摸排,孫同林找到了正在村里打牌的老大,他低聲說:“我是法院的法官,你爸現在找到我們那里了。我們都是為人子女的,你跟我回法院,一家人把話說清楚。在這里說,我怕影響你。”老大支吾了一聲,卻沒有要離開牌桌的意思。孫同林見狀,突然一拍桌子,高聲指著陳義和嚴厲地說:“你連你個老子都不認,你在當地還算有頭有臉的人,給你臉還不要臉。你要敢當著大家的面,說三遍:‘我不管我老子不關你事’這里要是沒有一個人笑,或者說你一句,我轉身就走!”老大也不示弱,當時就要站起,但剛起身,動作就慢了起來,不過他還是說了一遍:“我不管我老子不關你事!”棋牌室里頓時熱鬧了,有人低聲指責了起來。老大看了看周圍,臉上有點掛不住了,把牌一推,沖起來就從牌場走了。孫同林趕緊上去拉著他:“你也算是個人物,你看不管你老子,好讓人家笑話嘛。”說得老大一頓點頭:“從小到大還沒有人這么說過我,唉……”羞愧難當的老大當即同意對老爺子盡贍養義務,老二在孫同林的調解之下,最終頁答應將老爺子善待,最終,兄弟三人達成協議,由小兒子處理,老大、老二出錢,三個兒子齊心合力先把老爺子的房子漏水之患給解決掉。

 

二十多年的審判生涯,孫同林一直堅守在基層法庭審判一線,無論條件優劣,堅持認真負責,不辭勞苦,審結各類案件近3000余件,從1999年至今每年均被評為院辦案能手,所辦結案件無一因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而被上級法院改判或發回重審,近三年審結各類案件近900件!身為一名基層法官,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爬山涉水的艱難路程中,與當事人家長里短的說事明理晰法上,而這些,都只為雞犬相聞的農村基層社會繼續鄰里和睦,以及社會最末端處也有法之力量。他和許許多多的普通基層法官一樣,他們的別樣人生或許對于從書本中從城市中見慣了穿法袍拿法槌的法官的人們來說,極難想象與體會。但基層社會所需要的,便就是他們這樣的法官。孫同林說:“疙瘩不能一刀切,云開霧散,案結事了,當事人心平氣和,法官要把道德和法律講得透徹,感情上和當事人共鳴。要以情為引,就是論理講法,沒有細致耐心不行。有時候,我就是天平中心那個點,偏向誰都不行!”而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宋亞平則是這樣深刻評價:“我們印象中的農村基層社會正從一個‘熟人社會’演化為‘半熟人社會’,法院探索鄉村司法的路徑,建立便民訴訟網絡只是一個系統,風雨奔波辦案辦事的法官才是核心。因為化解社會矛盾的重點在基層,推進社會管理的難點在基層,確保公正廉潔執法的關鍵在基層。只有廉價可靠公正的司法產品和服務才能贏得群眾的司法信任,才能讓我們的案件越來越好辦,才能催生出越來越多的被人民群眾所愛戴的‘好辦’法官,這才是案結事了修復社會關系的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