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開發區法院積極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司法貼近群眾,司法服務群眾,司法依靠群眾,察民意、應民需、辦實事、解難題,進一步拉近了法官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樹立起新時期法院愛民、為民的形象,群眾滿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得到顯著提升,走出一條司法與群眾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以人為本,訴訟服務可“定制”

 

“鎮江經濟開發區法院提醒您,您的案件已移送至相關審判庭,承辦法官×××,聯系方式××××××××”這樣的短信,王某還是第一次收到。就在前一天下午,他才到法院立案,沒想到很快就進入程序。

 

這一幕的出現,源于鎮江開發區法院對立案公開的進一步強化。為順應立案工作的新發展,該院著眼訴訟全流程,針對老百姓的切實需求,全力打造無障礙訴訟通道。

 

推行上門立案。對因路途、工作時間等原因難以及時立案的當事人,只要一個預約電話,立案庭就會有專人等待辦理相關手續;對因身體殘疾或老弱病而行動不便的當事人,派專人上門立案。同時實行假日辦公制度。堅持周六上班,讓那些平時工作繁忙,沒時間到法院訴訟的當事人能夠在休息日到法院及時立案。立案庭還實行提早上班、中午值班制,規定立案大廳工作人員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上班,中午有專人值班,確保當事人到法院辦事不誤事。

 

此外,該院還立足無障礙服務,進一步完善陽光司法舉措,凡是4個月以上未結案件,堅持主動告知當事人未結原因和審結大致期限,讓當事人對訴訟進程“心中有數”。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服的,向當事人詳細說明裁判認定事實、法律依據以及證據采信理由。

 

訴訟服務“私人定制”實施以來,該院的立案投訴下降0.3個百分點。

 

公開曝光,讓“老賴”無處藏身

 

“不好意思,我把案款拿來了,請你們把我的信息從大屏幕上刪除吧。”近日,開發區法院訴訟服務大廳,被執行人李某邊交案款邊向執行法官請求。

 

原來,開發區法院在化解執行難中,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法。將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老賴”信息公開曝光,每天在該院對外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老賴”個人信息及應履行標的,并公布三部“執行110”全天熱線電話,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讓“老賴”無處藏身。

 

此外, 對于拒不履行又難以查找到的被執行人,該院除將對其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外,還將他們的個人信息在報紙上、網站上等新老媒體上進行曝光。

 

通過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被執行人名單進行曝光這一制度的實施,加大了威懾力度,實現了讓全社會一起監督,從而讓被執行人在陽光下無法逃遁,促使其盡快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領導接訪,提升群眾滿意度

 

某日早上915分,在鎮江開發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大廳的LED大屏幕上顯示:“接訪院領導:楊榮,職務:副院長”。而此時的楊榮,已在該院群眾接待室,等候前一天已約好的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件的當事人來訪。

 

一分鐘后,接待室里走進了一位老太太和一位中年男子。這就是此前約好的信訪人員張老太和女婿小李。一年前,張老太的女兒因交通事故去世,肇事司機及保險公司賠償了47萬余元,岳母、女婿為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分配相持不下。“我是負責今天接訪的楊榮,您有什么事,請慢慢說。”楊榮連忙起身招呼他們二人坐下。

 

“如果解決不了的話,我要告到中央去!”張老太一上來就怒氣沖沖地表明了態度。 面對雙方嚴重的對立情緒,楊榮首先提出:“都是一家人,希望你們都能控制住情緒,我們是以解決問題為主。如果確實不能達成一致,我們也必須走正常的司法途

 

徑來解決。”頓時,張老太和小李安靜不少,紛紛表示希望能盡快達成調解協議。

 

楊榮繼續詢問雙方的意見和需求,10分鐘、20分鐘……楊榮始終在認真傾聽著,還不時地在筆記本上記著。整整30分鐘,張老太和小李的敘述不曾被打斷。

 

在綜合賠償款的分配及雙方的實際生活后,楊榮提出了分配方案,并與雙方進行了交流。最終,在楊榮的耐心調解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緩和了家庭關系。

 

據悉,在當天的接待活動中,楊榮共接待來訪案件5件共9人次,均滿意而歸。院領導接待讓群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法院真切為群眾解決糾紛的作為,進一步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有效地引導群眾信法不信訪,促進法治環境的形成。

 

“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現在審判管理中,審判流程管理和審判活動內容監督是兩個重點問題,這兩個問題也是影響公信司法的主要問題。”開發區法院院長高國華在分析如何加強公正司法時如是說。

 

近年來,該院打造了以計算機軟件系統為輔助的網上辦案和審判管理平臺,對立案、審判、執行全部訴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有序的規范。將分散于立案、信訪、監察以及其他業務庭的管理職責統一規劃,實現標準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對開庭時間、結案日期作出嚴格規定,有效避免了超審限、久拖不審、久審不決現象的發生,解決了承辦法官審理案件先易后難、先簡后繁以及疑難案件往往不能按時結案、存案積案多等問題。同時,針對審判質量管理存在薄弱環節的問題,從工作啟動、數據錄入、信息采集,到流轉銜接、審查審批等環節,設計了標準流程,由軟件系統自動生成結案率、調解率、結案均衡度等指標,減少了人為因素對評價指標的干擾,對案件和辦案法官實行公正、科學評價。

 

此外,該院還規范了審判管理中各節點的“焊接”,通過構建案件同步跟蹤監督機制,將案件運行置于審判監督人員、監察人員、庭長、院長的監控監督之下,并借助審判流程管理系統,對所有代表建議、代表反映和關注的案件,全部實行網上交辦,樹立優先辦理意識,并在辦結之前,聽取代表的意見,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鎮江新區政法委書記、人大代表王德家在視察該院工作后表示:“開發區法院的案件審理,群眾滿意度高,社會效果好,原因是自身監督制約得好。法官辦案的同時,還有‘第三雙眼睛’在看,這種沒有暗箱操作的辦案方式,老百姓們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