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是新形勢下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深入回答的重大課題。弄清“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正確定位。自從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和自學,我進一步深刻理解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優良傳統。我們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理解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

 

為了誰。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關鍵是堅持與群眾站在一起,群眾的立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體現了對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社會發展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堅定追求。只有真正領悟了群眾立場的真諦,才會自覺自愿、發自內心的服務群眾。

 

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聯系法院工作實際和自身職能,回答好“為了誰”的問題,就是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服務。我們要主動將審判工作根植于全縣經濟發展大格局,拓展審判職能,探索司法服務大局的新途徑、新方法,為發展護航。我們要自覺將“司法為民”作為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采取多種措施服務民生,謀民利、解民憂、保民權,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依靠誰。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原則。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力量源泉。“依靠誰”就是要銘記我們所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要從這個群體中去汲取智慧,就是要在這個群體中推動社會的進步。離開了這個“依靠”,黨和國家的發展就成為無水之魚、無本之木。

 

結合法院工作實際和自身職能,回答好“依靠誰”的問題,就是要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監督,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及關注的案件認真辦理,及時回復。通過向代表、委員通報法院工作,征求意見建議,定期寄送《聯絡專刊》,邀請人大代表旁聽、評議庭審,方便代表了解、監督法院工作。積極推行“陽光司法”,將有關制度、案件審判執行信息、裁判文書等及時向社會公眾全面公開,切實保障社會公眾和當事人的知情權、監督權。開展“法院開放日”活動,使人民群眾實地了解法院,理解法院的工作,拉近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真正接地氣、有底氣,才能真切把握群眾意愿、吸收群眾智慧、反映群眾呼聲,才能更好地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

 

我是誰。弄清“我是誰”,對于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至關重要,只有弄清“我是誰”,才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才能清楚同群眾的關系。

 

對我個人而言,回答好“我是誰”的問題,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誰賦予的,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是由什么決定的,自己的根基和歸宿又是向著什么對象的。答案就是由人民群眾賦予的、決定的,也擔當著服務好人民群眾的神圣使命。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體驗到“人民群眾”四個字的份量和涵義。首先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敏銳的政治思維,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和使命,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擺正黨群干群關系,真正從思想根源上明白“我是誰”。其次,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把握好“我是誰”極其關鍵。公正公平地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是我們的審判執行工作的最終目標。所以如何把握好“我是誰”,既是職責所在,更是我們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因此,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履職盡責的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心實意為維護好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回顧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的歷史。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偉大的黨,在實踐中根據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的要求,不斷地充實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打江山依靠人民,保江山為了人民,只有始終依靠群眾,為了群眾,不斷強化群眾意識、全局意識、黨員意識,征途中才能不迷失航向,不走彎路。

 

在今后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將繼續加強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深入學習和討論,找準目標方向,找準力量源泉,自覺地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愿望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得失的第一標準,主動接受人民群眾和全院干警的監督,為“四個寶應”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