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法院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以司法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深化認識,加強督導,創新方法,切實增強司法便民的自覺性,完善三項機制,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完善便民立案機制。建設集立案、收費、送達、保全、排期、信訪、咨詢、執行接待等功能于一體的規范化“四合一”訴訟服務大廳,張貼訴訟須知,便于當事人了解查詢。放置訴訟費用收費標準及司法救助條件、申請財產保全、證據調取手續等資料供當事人免費取閱,同時提供打印、復印等服務。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導訴員,隨時接受當事人法律咨詢,指引訴訟,做好風險提示和財產保全提醒。接訪人員做好訴訟引導工作,減少當事人累訴、累訪。開辟便民立案“綠色通道”,推出電子叫號排隊立案系統,想方設法為當事人提供立案便利。設立導訴、訴訟、保全、執行、收費等若干窗口,實行一站式工作流程,從訴狀遞交、證據審查、案件登記到訴訟費預交、開庭排期等各環節,均在訴訟服務中心內依次公開完成。

 

完善便民訴訟機制。一是延伸立案服務。進一步完善電話立案、假日立案、上門立案、預約立案等便民措施,建立訴訟“綠色通道”,對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勞動報酬、人身損害賠償費等案件,一律優先立案,快速移交審理。二是大力開展巡回審判。送法下鄉、巡回辦案、就地調解,在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設立巡回審判法官工作站,就地解決糾紛。三是加強非訴指導。對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給予答復,講明原因,盡可能指明解決問題的渠道和途徑。

 

完善司法救助機制。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關注貧困群眾的司法需求,依法拓寬救助范圍,對“低保人員”、“五保戶” 、勞動報酬以及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孤兒等起訴的一律免交案件受理費,對追訴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社會保險金和經濟補償金等案件一律緩交訴訟費。積極爭取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對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人身損害等急需救助的,或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而申請確有經濟困難的以及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予以必要的救助。同時建立法律援助聯動機制,對無錢聘請律師的困難群眾,積極協調司法行政部門實施法律援助,切實保障群眾合法訴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