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蘇州市工業園區法院召開“金融案件訴訟對接座談會”。轄區數十家金融機構對與法院共同探討金融審判互動新途徑表示歡迎和肯定。轄區某銀行機構負責人說“園區法院這一做法有利于增加金融審判透明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規范自身行為”。

 

近幾年,入駐蘇州工業園區的金融機構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幾十平方公里云集了528家中外資金融機構,是全省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去年,園區法院受理金融案件1454件,訴訟標的13億。今年一季度金融案件受理量又同比上升50%,并呈現出標的大、處理難等特點。

 

在此背景下, 園區法院提出了“法院工作必須主動接軌金融綜合改革,助力金融創新”的指導思想。本著這一理念,園區法院成立了江蘇省首家金融審判庭。

 

年青的金融庭,年青的審判員

 

園區法院金融審判庭法官的平均年齡不過30來歲,全部擁有碩士學位。但是金融審判專業性強的特點,對年青的金融審判庭來說,每天仍面臨著更高的專業性挑戰。

 

因為隊伍年輕,金融庭法官在審理金融商事案件時,常常會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遇到新情況。

 

為構筑金融審判的人才高地,園區法院從培養專家型法官隊伍入手,對審判人員專項培訓,與高校建立共建平臺,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豐富法官的金融知識,了解金融行業慣例。同時,積極運用外力資源,建立專家智庫和專家陪審制度。

 

如今,除了正常辦案,就是研究金融審判案例,然后找金融專家進行交流。這已成為金融審判庭法官的工作規律。

 

“與學者們探討,為很多立法空白處的糾紛解決提供了有益參考。”金融審判庭法官對智庫的作用贊賞有加。

 

走出一條審務創新的實踐之路

 

一邊是五花八門的金融創新躍躍欲試,一邊是形式各異的金融糾紛層出不窮。園區法院金融審判工作著力在審理機制上想辦法,在審理流程上做創新。

 

——提升類案專業化審理水平。組建銀行類、融資租賃類、保險類專業審理團隊,強化金融專家陪審機制,發揮專家智囊作用。

 

——建立裁執分離及緊急保全反應機制,有效降低財產轉移和藏匿的風險,最大限度地提升訴訟保全效率。一年來,園區法院赴外地進行財產保全1000多人次,累計行程30多萬公里,保全財產標的額十多億元。

 

——完善金融糾紛快速化解通道,對金融案件集中管轄、精細劃分、專人專審,搭建“電郵”送達平臺,強化立案、送達、保全、審判、執行等環節的配合和釋明。

 

不僅審判效率提高了,令人頭疼的涉金融案的執行也有了明顯改善。 園區法院與國土、工商、稅務、銀行、證券、房管、公安等掌握財產登記、身份信息的部門加強溝通協作,搭建的信息互通平臺充分共享信息。借助征信體系的完善,定期開展金融案件執行專項活動,對金融債權案件的被執行人發出“財產申報令”、“限制高消費令”、限制出境等,有針對性地擴大財產查控范圍。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簡報》專門介紹了蘇州園區法院金融審判的創新經驗,在法院系統引進較大反響。

 

法律智慧對沖突利益的取舍和平衡

 

園區法院金融審判思路沒有停留在單純辦案的傳統模式上。針對金融審判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多地思考科學的裁判理念和專業的法治思維,尋找金融審判工作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最佳平衡點。

 

法官們盡力做到裁判突出“巧”字,調解突出“活”字。運用法律智慧對沖突的利益和價值進行取舍和衡平,這種睿智的取舍對法律空白點眾多的金融領域至關重要。

 

2013年春節前夕,某銀行一紙訴狀將一家處于成長期的科技企業告上法庭,這家科技企業為另一家企業的2000萬元貸款提供了擔保,而貸款企業資不抵債。法院對這家科技企業財產進行保全時發現,企業還在生產,工人們正等著年終工資發放。經法官多次協調,制定了對企業資產逐步解封的方案,促使企業再融資后能夠保障正常生產和回籠資金。

 

“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發生糾紛,其實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我們不想讓金融機構損失資金,也不想讓企業因資金問題‘胎死腹中’,所以促成和解對雙方來說才是雙贏!”承辦法官認為。

 

今年以來,園區法院審理的金融案件中有61.28%案件通過調解或撤訴結案。

 

審判部門與金融單位聯動

 

作為蘇州唯一的“金融審判創新實踐點”,園區法院著力引導金融行為規范化,提前化解風險,將促進金融環境良性發展作為自身目標。

 

今年以來,院黨組分別率隊走訪轄區金融單位30多次。通過調研,園區法院發現每起金融案件背后,幾乎都存在著金融機構法律意識有待增強的共性問題。

 

對此,園區法院防范金融風險逐漸形成了司法建議、典型案例、法律宣講的“三大法寶”。 對企業來說,這些來自審判實踐的經驗和教訓比商學院的課程更有價值。

 

園區法院與蘇州銀行業協會結成“和諧共建”單位,定期向協會通報典型案件、審判難點和熱點問題。編發了規范擔保行業發展的司法建議,促成園區擔保業協會的建立。

 

不久前,園區法院發現渣打等外資銀行一些異于內資銀行的做法,如推出無抵押擔保的借款合同,其合理性有待商榷。通過走訪調研,對銀行的資信審查程序提出司法建議,受到了外資銀行的好評。

 

春華秋實。每一次執法理念的更新,都給司法活動帶來一次跨越。園區法院金融審判思路出新,舉措良多,可謂“長袖善舞,八面來風”。為不斷完善金融審判機制規范奠定了基礎,也為當代法院公正高效的主流形象,添加了有力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