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宿豫區法院青年法官李志華,做事沉穩擔當,面對當事人時臉上總是帶著笑意。正是這份責任感和親和力讓他在民事糾紛的化解中游刃有余。

 

近三年來,他共辦理各類案件1244件,年均辦理415件,兩項數據均為全院最高,是宿豫法院名副其實的“辦案狀元”。2011年以來,李志華先后榮獲“全省法院辦案標兵”、全市法院個人三等功和“全市法院先進個人”等十余項榮譽稱號。

 

“學習勤一點,收獲就會多一點”

 

“成功沒有捷徑,惟有勤奮而已。”這句話就是李志華在工作中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從湖北大山里走出來的農家子弟,鑄就了他與生俱來的吃苦耐勞精神。

 

2007年進入法院以來,李志華一直奮戰在審判一線,先后在刑庭、皂河法庭、來龍法庭和道交庭工作,在基層法庭工作就達6年。“在基層人民法庭的工作經歷,讓我得到了極大鍛煉,審判經驗和司法能力有了快速提高,獲益匪淺。”當很多人都“害怕”去基層法庭時,李志華卻是享受其中。在輕松嚴謹的工作氛圍中,李志華緊緊抓住每次學習提高的機會,積極參加各項培訓活動,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并在工作之余仔細研讀與審判工作相關書籍。對于能夠成為“辦案狀元”,李志華總是淡然一笑地說,“這都是同事幫助和配合的好,是集體的功勞”。

 

“李法官和藹可新、沒有架子”、“李法官處處為我們著想”、“李法官辦案我們信服”……老百姓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夸贊讓李志華覺得一切付出都變的值得。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經過多年磨礪成長,現在的李志華多了份自信和成熟,逐漸成為了基層矛盾調處的行家里手。

 

“辦的快一點,抱怨就會少一點”

 

“多虧你幫我們拿回了拖欠的工資,要不這個春節都過不好了。”這是農民工代表于某在領到自己血汗錢時,向李志華道出心中的感激之情。

 

2012年春節前,一百多名農民工兄弟因未能及時領到工資與包工頭王某發生糾紛,農民工群情激憤,將工地圍堵起來不讓施工,王某也不愿意出面,導致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穩定。李志華接手該批案件后,感受到案件所承載的期待與壓力,一方面,這些錢是一百多位農民工辛苦一年的血汗錢,另一方面,該案如果不能快速化解,讓一百多名農民工及時拿到工資訴訟就失去了意義,過了年找人、執行就會更困難。

 

想到此,李志華迅速行動起來,一方面安排人到尋找王某,另一方面召集當地鎮政府、區建設管理部門和勞動管理部門,建立聯動調解機制。最終,迫于壓力王某主動到法庭要求處理此案,經過半個月的努力該批案件全部調解結案,讓農民工過上了祥和的春節。

 

李志華說:“雖然很多案件當事人勝訴了,有時還會對法院有怨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案件效率不高所致。案子辦得快一些,當事人的怨言就會少一些,對法院的滿意就會多一點。”三年來,在李志華辦理的1244個案件中,無一案超期拖延和發回改判,也無一人上訪信訪,多次被該院表彰為“辦案標兵”和“調解能手”。

 

“想的多一點,滿意就會多一點”

   

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法官,李志華每天面對的大都是一些瑣碎的家長里短小事。“雖然我辦的都是些雜而小的案件,但對于當事人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李志華告訴筆者,“在處理案件時多想一點,多做一點,老百姓的滿意自然就會多一點。”

 

去年7月的一個下午,一對八旬老人頂著烈日來到來龍法庭,李志華負責接待了他們。一見到法官,老兩口便情緒激動地訴說著他們大兒子和大兒媳如何不孝。整個下午,李志華都在耐心的傾聽,老兩口離開的時候說,“其實我們不是非要錢,就是要爭這口氣”。李志華留意到了這句話,兩天后,他把雙方一起約到法庭準備做調解工作。經過交談,李志華了解到原來大兒子和大兒媳只所以不贍養他們,是因為他們對小兒子偏愛,這讓大兒子心理很不平衡。雖然李志華從情理、法理對大兒子進行勸說,但還是收效甚微,調解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李志華并沒有放棄,經過幾番思索,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讓老人的長孫參與其中。這招果然起到了立竿見影效果,在第二次調解中,長孫的“你們不養爺爺奶奶,我來養”這句話讓大兒子萬分慚愧。此時,李志華適時給其找個臺階,最終促使該案達成調解。看著一家人重新找回了昔日的溫情,李志華內心里充滿了尊榮感。

 

“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深知群眾疾苦,作為一名法官,能為群眾解一份憂、添一份福,是我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李志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法官,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幸福著群眾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