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犯罪的現狀及預防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關心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女大學生犯罪數量的增加,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知道,在傳統的大學生犯罪中,男生占了絕大多數,然而近年來,女大學生的犯罪比例顯著增加,女生的犯罪數量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女性犯罪記錄、數據正在不斷增加,有關女性犯罪的程度和性質的變化急需我們做細致的科學研究。”[1]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受教育范圍的擴大,女大學生群體在整個大學生群體中的比例也逐漸增大。同樣某三線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分類統計表顯示,該市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間的違法犯罪的大學生中男女比例有了明顯變化,1999年涉案大學生男女比例僅為11:1,而年涉案大學生男女比例為7:1[2]目前,女大學生犯罪人數的增長率已超過男性,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長在象牙塔里的向日葵,過早的迷失方向,不能不叫人心痛和惋惜。

 

一、女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因素

 

(一)  欲望的膨脹,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女大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發生了改變和錯位,他們消費心理突出,把買名牌、穿名牌、開名車看作是一種時尚,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有的甚至把物質利益作為衡量個人成敗的得失的尺度。而作為學生,他們往往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家庭的給與往往也是有限的,當他們對于物質的強烈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就會走入歧途。有的女生曾經說:“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對物質的追求和滿足虛榮的過分追求誘發和刺激了女大學生犯罪,如盜竊、搶劫、詐騙、賣淫等違法犯罪行為。據調查顯示,在校女大學生犯罪,從事賣淫和盜竊的占到了 70%,主要原因就是虛榮心過強喜歡攀比,貪圖享樂造成的。

 

(二)貧富差距導致心理失衡

 

目前,因家庭困難造成經濟緊張而陷入困境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而貧困的女大學生心理負擔尤甚、一旦遇事傷及自尊,導致心理失衡,就很容易發生悲劇。

 

(三)不成熟的戀愛心理

 

步入大學校園,煥發著青春的大學時代就已來臨,青年期性機能的成熟與性意識的覺醒,引起了女大學生心理上的微妙變化。[3] 戀愛對女大學生而言,已經融入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他們社會閱歷淺,戀愛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女大學生在戀愛中受挫能力差,往往一旦戀愛,就全身心的投入,對戀愛對象過分依賴,不能做到拿得起放的下。這種情況下,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有些大學生缺乏性責任感和性道德。有時相信性關系可以幫助其綁住一個人,最后是身心、學業、名譽都受到嚴重的傷害。有些女大學生喜歡閱讀文學書刊,喜歡將書中的白馬王子搬到現實中,他們愛情觀單純、天真,一旦遇到自己愛的人往往會不顧一切,在愛情的沼澤中無法自拔。如北京某大學新聞系女生黃某因愛上黑道老大,無法回頭而走上了不歸路此外,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又發犯罪。[4]

 

(四)依賴心理和極端心理

 

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便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直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庭學校包辦了他們的一切,使他們缺乏獨立的能力,自我意識薄弱。他們心理健康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惡化形成極端心理。在極端心理的控制下,大學生無法進行他位思考,而只能憑自己的想當然去做,最終無法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懂得如何求助于他人。

  當代大學生是在應試教育下培養起來的一代,生活單調、枯燥,每天圍繞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內心往往比較郁悶、憂郁。此外,在大學之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在原來的學校,往往是受到老師同學的注視,渾身籠罩光環,但是當進入大學以后,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以前都是一樣的,大家混不相讓,加之女孩子原本的敏感心里,此時,心理極易變得極端。

 

二、女大學生犯罪的心理的成因

 

人的心理是意思的范疇,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的過程。人的犯罪心理來源也是對客觀世界消極因素能動反映的結果。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負面影響。

 

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深刻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至上”像毒霧一樣,逐步蔓延到大學生的心里。雖然整個社會都在宣揚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生存和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目前社會上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加大”、“人生存和發展的不平等”、“社會價值取向的功利主義”、社會交往中的“市儈化”等現象。[5]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學理所應當也成為開放的一部分,融入改革開放的大潮,大學已經不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通過大學就可以看見看的社會。市場的物質性已經在大學里隨處可見,對物質的過分追求誘發刺激了女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比如社會所敏感的女大學生賣淫、當二奶傍大款的現象,甚至有些人堂而皇之在網上發帖“求包養”。市場經濟給大學生帶來了價值觀的改變和錯位,使學生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有些女大學生認為“學得好不如長得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大學生謝力萍的犯罪經歷,就是最好的詮釋。她說:“我的心里壓力太大,就是想找機會毀滅自己”。

 

(二)不良文化的沖擊

 

所謂不良文化, 是指與社會主流文化相偏離甚至對立的一種亞文化或副文化。[6] 不良文化的沖擊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西方文化的沖擊。自古以來,我們要求女子“三從四德”,我們相信男尊女卑,而現代,我們要求男女平等,但實質上人有很大的不平等存在。

 

這一點在求職時尤其明顯,尤其是工科類的女生,辛辛苦苦大學讀了四年,各種證書都有,每年都拿獎學金,最后用人單位只要男生,很大的心理誤差,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在經濟全球化下,尤其隨著留學學生的歸來,國際的、異種的文化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強烈的碰擊。多種社會規范和價值觀念向人們的判斷力與自制力提出了挑戰。有些社會上大眾傳媒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宣傳淫穢、暴力的內容。當我們打開互聯 ,到處都充斥這淫穢、暴力的信息,危害大學生身心的東西屢禁不止,使大學生認知偏差。一些電影、電視、廣播等傳媒大肆宣傳不良信息,對人們心里產生了極其混亂的消極影響,誘導了一些女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三)教育機制的缺位

 

現在的大學環境相對自由、寬松,有“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秘訣,而大學生之前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從小開始就是參加培訓班,所有的生活被學校、家長安排的緊湊而充實。家長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心理、道德的教育。到大學以后,突然沒有人安排自己的生活,有點不知所措,而且大學生都渴求自由,比較任性。極大的落差容易產生偏激的心理,容易放縱自己。

 

(四)不良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性教育的基石,而且主導者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價值觀念,但如果家庭結構失調、破裂,家長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當等都可導致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潛伏著使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危機。[7] 家庭成員的缺損、家庭經濟結構的缺陷、家庭人際關系不和諧以及家庭暴力都會對女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她們心理上的瑕疵。具備這種瑕疵或者缺陷的女大學生更容易走上不歸路。

 

(五)女生性格中的不良因素

 

女生的性格特征為:溫柔、文靜;感情色彩較濃;細心、辦事認真;膽小。這些特征在他們受到挫折時,容易走上極端,從而破罐子破摔或感情用事,實施犯罪行為。

 

三、防范女大學生犯罪的對策

 

(一)加強女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的教育,提高社會認知能力。讓她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端正正確看待金錢的態度,把對物質、金錢的追求,轉化為對未來美好生活追求的動力。

 

(二)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抵制社會不來那個文化的沖擊。設置校園網,排除不健康因素對女大學生的影響和干預。加大宣傳,積極預防。

 

(三)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建立大學生心理素質情況庫,做好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的講座,幫助女大學生順利入學。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當女大學生遇有感情等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人可找,能找到傾聽對象。

 

(四)重視家庭教育。培根說:“對于一切事物,尤其是最艱難的事物,人們不應期待播種與收獲同時進行,為了使它們逐漸成熟,必須有一個培育過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得失觀,不以成敗論英雄;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強道德教育。

 

(五)女大學生自已要加強自我體驗、有自知之明。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健康積極的心態,同時轉移消極因素的影響。不過分苛求自己,合理安排學習、社交。

 

 

參考文獻:

 

[1]周振想.《刑法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

 

[2] 許曉輝.河北省省會高校大學生社會化現狀調查與教育對策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莫小春. 女大學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對策[J].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第81.

 

[4]海劍.破解女大學生的犯罪之謎[R. 北京 法律與生活,2002.

 

[5]喻曉玲. 女大學生犯罪心理探析[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3),第105.

 

[6]喻曉玲. 女大學生犯罪心理探析[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3),第106.

 

[7]陳秀麗.我國青少年犯罪與家庭環境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