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法官隊伍呈現普遍年輕化特點,青年法官逐漸成為法院審判隊伍的主力軍。但青年法官實際工作能力與社會期待之間的落差,成為法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人民法院抓住新時期法官隊伍建設的關鍵,堅持開門培養法官,通過打開“衙門”大門,在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的同時,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絡,利用人民代表這個橋梁傾聽民意、廣納賢言,使法官融入老百姓之中,使司法順應人民群眾的期盼,涌現出一大批深受百姓喜愛的優秀法官。

 

  ■法官走出法院,

 

  走近尋常百姓,

 

  人大代表成為一座橋梁

 

  崇安法院35歲以下青年干警的人數占該院干警總人數的34.5%。由于青年法官實踐經驗少,因此在工作中除了會出現主觀認識與實際操作的錯位問題外,還存在著與老百姓溝通能力弱的問題。于是,如何加快青年法官成長的速度成為加強法官隊伍建設的一個現實課題。經過調研,崇安法院做出一創新之舉,與崇安區人大聯手搭建法官培養舞臺。

 

  “人大代表來自各條戰線,各個不同的崗位,代表群眾的呼聲更直接、更具體。”崇安法院院長劉一勤認為,在培養青年法官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一對一”聯絡機制。

 

  “改變坐堂問案,沉下去。”回憶起這句話,民一庭的青年法官陶玉一臉受用,“這可是崇安寺街道辦事處人大代表浦惠芬在旁聽我第一個調解案件時給予我的工作‘寶典’。”說起這個案子,陶玉仍然記憶猶新。

 

  劉菲和劉超是親姐弟,父母去世多年。本來關系很好的兩人卻因老房拆遷款鬧上了法庭。在陶玉看來,此案在法律關系上十分清晰,劉菲作為法定繼承人,理應分得拆遷款,如果雙方當事人不愿調解那就只能判決。“當時前來旁聽的崇安街道人大副主任陳建平在此案第一次開完庭后就給我提了個建議,讓我改變坐堂問案的方法,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陶玉說。

 

  第二天,陶玉便脫下法袍,前往劉超家里調解此案。在法官的耐心詢問下,劉超終于敞開心扉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原來,劉菲來法院訴訟也只是為了一口氣,氣弟弟劉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領了拆遷款。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后,陶玉“對癥下藥”,理順了當事人情緒,通過調解讓一開始堅決要5萬元拆遷款的劉菲拿了3萬元了事,姐弟關系也和好如初。

 

  “崇安寺街道遇到的此類拆遷引起的糾紛肯定很多,不妨在社區以案談法,既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又可以接受群眾監督。”在陶玉第一時間致電陳建平表示感謝時,陳建平的一席話又讓陶玉眼前一亮。

 

  之后,法院多次組織法官走進崇安寺街道的幾個社區進行法律咨詢,化解了社區內上百起類似財產糾紛、繼承糾紛。

 

  陶玉還介紹,與她聯絡的人大代表實際上不止一個,還有好幾個。因此,常說的“一對一”實際上是“一對多”。據了解,崇安法院每個法官的通訊錄上都有區、街道人大代表的聯系方式。平時他們不是有事才聯系,而是相互之間常聯系。

 

  ■法官溝通社情民意,

 

  人性化司法,

 

  人大代表成為一條紐帶

 

  “邀請人大代表參與調解,是崇安法院審判力量與社會力量聯動化解社會矛盾的一項舉措。”劉一勤介紹,基層人大代表熟悉社情民意,在當地有較大的影響力,他們配合法院工作,往往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今年3月的一天,民一庭法官周溧收到當事人劉芳送來的一面錦旗。“我實在不知道怎么表達我的謝意,全靠你為我來回奔波,現在醫院的賠償我拿到了,工地的賠償款我也拿到了。我丈夫終于可以安心走了。”劉芳緊緊地握住周溧的手,激動地說。

 

  原來,劉芳一家是外來務工人員,其丈夫王平在工地摔傷。為給丈夫治病,劉芳借了30萬元。但沒想到王平卻意外去世,醫院方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這無疑給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果醫院不賠,我也不想活了。”剛來法院時,劉芳情緒激動。就是這么一句話讓周溧觸動很深,“她有一個兒子,還有70歲的婆婆,我認為醫院方是存在一定過錯的,理應賠。”憑著自己的信念,周溧多次與醫院方溝通后,最終醫院方答應賠償12萬元。

 

  “丈夫走了,但還有一家老小要生活。這30萬元的債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想到這里,周溧又匆匆找到了區人大代表丁立平。一聽周溧的來意,丁立平立即表示熟悉工地老板周某家的情況,隨即陪同周溧去周某家做工作。通過丁立平與周某一番懇切的言談后,周某最終拿出15萬元。在周溧將此消息告訴劉芳一家時,劉芳已經泣不成聲了。

 

  一件民事案件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辦理,立案、排期、審理、判決等有時往往要一個月甚至更久。有些小糾紛老百姓等不起也耗不起。人大代表反映了這一民意。為此,今年年初,崇安法院建立了“十分鐘訴訟服務圈”,在各個居民生活小區建立訴訟服務工作站。自從有了訴訟服務工作站,大部分糾紛立馬可以得到解決。但這項創新仍然離不開人大代表的參與。

 

  耿大爺和王大爺都年過七旬了,用周圍鄰居的話形容兩人,一個是倔驢,一個是牛脾氣,而偏偏這兩人又是積怨多年的老鄰居。這次,他們又因為王大爺家裝的防盜門起了爭執,于是來到江海街道的訴訟服務工作站要求巡回法官胡健憲評理。

 

  耿大爺還堅稱,如果不把防盜門拆了就要去法院起訴,面對爭得面紅耳赤的兩人,胡健憲決定打電話向“一對一”結對的人大代表李明華求助。李明華聽說此事后第一時間來到工作站。在其一番勸說下,兩位老人才安靜了下來。

 

  耿大爺認為防盜門遮住了樓道內的光線,不僅不通風,還讓自己摔了一跤。王大爺則認為自己是為了家里的安全才裝的防盜門,此門不能拆。經現場查看,從王大爺家出來有一條長長的過道,其在轉角處裝上防盜門,過道光線就被遮住了,但胡健憲抓住了一個細節:耿大爺家也裝了防盜門。

 

  胡健憲用法理給耿大爺分析,耿大爺家的防盜門占用的是公共通道,王大爺同樣有權讓其拆掉防盜門。耿大爺一聽便有了妥協的意思,李明華立即提出不如讓王大爺把防盜門的鑰匙給耿大爺,這樣耿大爺什么時候想通風、采光都可以把門打開。經過數小時的努力,終于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這樣的事在崇安區并不少見。該區既是繁華的市區,又有大批面臨拆遷的老房屋。鄰里、社區糾紛時常發生。樓道漏水、采光、占用公共通道經常是老百姓發生口角的原因。

 

  2010年開展邀請人大代表參與訴訟調解工作以來,崇安法院調解率同比上升7%,撤訴率同比上升15%,效果顯著。

 

  ■法官處理棘手問題,

 

  在歷練中成長,

 

  人大代表成為一把梯子

 

  崇安法院是老城區法院,涉訴信訪老案較多。針對重大、疑難“骨頭”案件,該院建立定期向區人大常委會專題匯報制度、人大代表參與案件調解制度。

 

  一輩子上訪156次,車票貼了一大沓的八旬何老太再次為1996年的拆遷訴訟上訪。為此,法院邀請有多年信訪經驗的人大代表劉國紅一同解決這個棘手的案子。通過談話了解,由于拆遷補償款的問題鬧得家庭母子不和,兄弟姐妹相互猜測。八旬老太一人獨居,子女都不去關心她,她經常感到孤獨。

 

  劉國紅向法官提出,不能簡單地對信訪人進行息訴服判的思想疏導,而是要將解決何老太的心病作為出發點。摸準問題的癥結后,劉國紅與法官立即走訪何老太每個子女的家庭,一次不行兩次,白天不行晚上,晚上不行周末。就這樣一次次的行動最終感動了當事人。現在何老太被小女兒接去一起生活,母子和睦了,兄妹關系和諧了。

 

  “要從大局著眼、小事著手,帶著感情去做工作。以一顆忍耐心去傾聽當事人訴說,以一顆滾燙心去融化當事人內心的堅冰,以一顆赤誠心去打消當事人的顧慮。”這是劉國紅多年的經驗之談。

 

  崇安區的經濟發展使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工人工資被拖欠等問題開始出現。“被拖欠工資的員工打官司并不單純是為了討一個說法,或者理論官司的輸贏,他們所關注的是勞動報酬和待遇福利能否兌現。”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主任馮汶白說,“法院不能僅僅只將審判停留在判決書上,法官還要始終把受到侵害的員工的現實利益擺在首位。”

 

  201012月,某企業法人代表突然下落不明,28名員工工資被拖欠,員工群情激奮。關鍵時刻,法院果斷介入,于立案當日即采取了查封廠房、扣押資產、凍結賬戶等一系列法律措施,僅用4天時間即籌集到第一批工資款。談到這起欠薪案件,全程參與的人大代表感觸頗多。

 

  “這些年,在訴訟之外,崇安區法院花費大量的精力把工作做在矛盾激化之前,化解在萌芽之中,上百件的糾紛通過訴前協調機制得以解決,社會效果相當突出。”馮汶白表示,今后,區人大還將繼續積極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辦案、獨立審判,在構建和諧崇安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010年以來,該院處理上級法院交辦的90件涉訴信訪案件,經答疑解惑、立案復查、啟動再審,矛盾化解息訴率達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