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寒風刺骨的清晨,一位衣衫襤褸、渾身瑟瑟發抖的耄耋老人,步履蹣跚地邁進了信訪工作室。這位齊姓老大娘因兒子不盡贍養義務、判決后難執行,請法院幫她從兒子那里討幾個養老錢。

  見到數九寒冬依然穿著單衣的齊大娘,陳玉浩立刻掏出當時身上僅有的117元錢交到齊大娘手中:“先買件棉衣要緊。”

  齊大娘冰冷的雙手接過這帶著溫暖的117元錢,老淚縱橫:“陳法官,你比俺兒子對俺還要好啊!”

  像這樣的事情,在陳玉浩接訪的6年多里,不勝枚舉。這些“小事情”,他做得很認真很精心,讓來訪者一次又一次感動。對此,陳玉浩有自己的體會:“態度決定一切。法院代表著公平正義,信訪工作又是群眾工作,要做好信訪工作,就得待信訪當事人如親人,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只有他們的心結解開了,我心里才覺得踏實。”

  他用坦誠的心

  尊重每個來訪者

  細節決定成敗。在市中級法院檔案室內,存有200多本接訪日志,記錄著陳玉浩接訪的每一位當事人的詳細情況。2000多個日子過去,如今,只要提到某個信訪當事人的名字,陳玉浩依然能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信訪當事人是誰?接訪人又是誰?說到底,都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只是因為社會角色的不同,信訪當事人遇到了特殊困難需要解決,才有了接訪人與信訪當事人的關系。”在陳玉浩的眼中,雖然來訪者目的不同、性格迥異,甚至有些人的態度很不好,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對每個人展現同樣的微笑。

  80多歲的史為新老人,一生愛管不平事。近年來,他先后以村委會等調整土地不當為由提起多個訴訟,并不斷到法院信訪。史大爺不太注意個人衛生,身上氣味特別難聞,每次他一到信訪室,其他信訪人都忍受不了他身上難聞的氣味,紛紛離開。陳玉浩卻照常認真閱讀其信訪材料,詢問信訪緣由,對其提出問題作詳細回答,直至其滿意離開。信訪當事人趙士信被陳玉浩善待來訪群眾的言行所打動,特意請一位書法家為陳玉浩題寫“鐵肩擔道義”,送給信訪工作室。

  很多來訪人說,點滴小事心中難忘。當事人老歐是位特級傷殘軍人,每次他來法院,陳玉浩都要接送下樓……

  “作為一名接訪員,只有真誠尊重每一位來訪群眾,才能對得起胸前的天平,對得起自己的職責。”陳玉浩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起初,對陳玉浩的這種態度,一些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解。“但是看到他堅毅的目光、誠懇的態度,就知道他是為了事業。我們打心里佩服陳法官的為人處事原則。”如今,在徐州兩級法院的法官中,只要提到陳玉浩,大家都會表現出油然而生的敬意。

  市中級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單云娟說,無論時間多早多晚,只要有信訪者來,陳玉浩都要見見,聽聽他們的呼聲和意見。“他真正做到了對每個信訪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常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他卻傾注了大情感,對每件事總是一絲不茍。陳玉浩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

  他用親人般的情感

  為來訪者解難

  “只要有了待當事人如親人的態度,就會事事處處為當事人著想,千方百計替他們排憂解難。”陳玉浩心中,一直堅守著這個樸實的追求。

  2006年5月8日,宋云第一次見到陳玉浩。當時,她正為母親吳女士的房產糾紛案東奔西跑。吳女士的丈夫宋先生病故,宋先生與前妻所生的子女和吳女士共住一棟二層樓房,生活產生矛盾,后訴至法院。法院按照規定,將房屋一分為二,二樓歸宋先生子女所有,樓下歸吳女士所有。

  問題隨之而來了。因為樓梯在吳女士房內,長此以往,兩家矛盾激化。無奈之下,吳女士的女兒宋云找到陳玉浩。

  宋云回憶說:在法院接訪室內,一個表情始終溫和的法官,正在給當事人講解,屋內屋外,擠滿了人。法官不慌不忙,耐心細致,每句話都說到當事人心坎上。漸漸地,我那顆憤怒的心平緩下來。

  在交談中,陳玉浩拿出法律條文給宋云解釋,令她倍感溫暖。宋云信訪幾次,每次陳玉浩都會親切地稱呼她“宋大姐”。后經陳玉浩多次協調,將樓梯改到屋外,兩家矛盾得以化解。

  “他會被徐州百姓認可的。”宋云說:“5年沒見了,他瘦了,頭發掉了許多。有時候在我絕望的時候,還想到法院看他。看到他,我的心里踏實,再大的坎兒都能跨過去。”

  一個“情”字,在接訪中,陳玉浩有著深刻的詮釋:“贍養案件有親情,鄰里糾紛有鄉情,交通事故有同情,離婚案件有舊情。只要喚起當事人的心中真情,所有的恩怨都可能煙消云散。”

  他用火樣的心

  暖化來訪者心結

  接訪工作中,陳玉浩也遇到不少“難纏”的人,但他堅信“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至誠則金石為開”這句古語。

  杜慶文是位年過七十、性格孤僻的老人,為要回爭議中的房屋,他先后提起行政、民事訴訟,但證據不足,其訴訟請求未得到支持,杜慶文不斷申訴。

  冬季的一天,杜慶文又騎著三輪車來到法院。午飯時分,下班趕著回家的陳玉浩,看到杜老漢正啃著一個饃,便上前說,“杜大爺,這樣干吃饃對身體不好,要不是家里的老父親等我回去做飯,我就帶你去食堂吃點熱乎的。”

  說話間,陳玉浩從口袋里掏出2元錢遞過去:“這樣吧,你自己到對面的飯店買碗熱湯,泡饃吃比干吃饃好。”下午上班,杜老漢又來到信訪接待室,對陳玉浩說:“我用了一塊錢,剩下的一塊錢還給你,謝謝你陳法官,你真是個好人。”

  之后,杜慶文來了七八次,陳玉浩每次到吃飯時就掏一元錢給他。直到有一天,杜慶文再次接過陳玉浩的一元錢后,緊緊握著陳玉浩的手哽咽著:“我每次來,你都給我一塊錢,讓我吃頓熱飯。我受過很多冷眼,在你這我看到了希望,我信任你。”自那以后,信訪接待室里再也沒見到杜慶文老人的身影。

  作為信訪接待員,陳玉浩每天收到當事人幾十條短信和電話,每天面對信訪人的抱怨聲、斥責聲,甚至怒罵聲,他從來沒有一句怨言。無論面對哪種情況,陳玉浩都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

  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情也能反觀出人的情感世界。在陳玉浩心中,讓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司法的溫暖、社會的溫暖。